白肺|中医药到底还行不行?

【白肺|中医药到底还行不行?】白肺|中医药到底还行不行?

文章图片

白肺|中医药到底还行不行?

文章图片

白肺|中医药到底还行不行?

疫情三年 , 改变了很多事情 , 也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 , 比如全民核酸的浩浩长龙 , 比如抢菜囤货的分秒必夺 , 又比如中医药是否能够应对肆虐的疫情 。 作为抗击新冠的代表性中药 , 连花清瘟胶囊到底有没有效 , 已成为一个隔三差五就要被拎出来争论一波的话题 , 热度甚至远超打得热火朝天的俄乌战争 。 而争议虽说大都始于该款胶囊 , 却并不曾恋战聚焦于此 , 总是会进一步扩大战火 , 拉扯出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对比 。 所以 , 中医药到底行不行?

关于中医药到底有没有效 , 从传统观念和个人经验来理解 , 可以肯定回答 , 有效 。 但是 , 中医药的效果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 。 为什么大家找医生看病的时候 , 都格外热衷于找上年纪的老医生?因为无论中医西医 , 医术都需要经验的积累 , 没有多年行医的资历 , 也很难令人信服会有妙手回春的医术 。 在行医经验这一块 , 中医的要求明显要高于西医 。 西医可以明确不少的病症 , 并拥有对应的成熟治疗方案;而中医则需要医生结合自身经验 , 在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后 , 给出千人千方 。


西医或者说现代医学 , 通过借助日臻完善的高精度医疗器械 , 可以轻松实现对很多病症相对精准的诊疗 。 在此方面 , 中医似乎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 千百年来 , 中医一直延续着“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 , 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一下 , 中医医生通过大量的经验开发自身潜力 , 自身即兼具了诊断设备的功能 。 这在千百年前 , 科技不发达的时代里 , 这简直是天人之举 。 虽说也有庸医害人无数 , 但至少成千上万的医者完成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使命 , 守卫了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活力生机 。 对比在迈入现代化之前的西方 , 甚至玩出了放血疗法这种奇葩医学操作 , 中医简直是高明到无以复加 。


话再说回来 , 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大发展 , 西医实现了一日千里的跨越式发展 , 但是相比之下 , 中医似乎有些原地踏步了 , 还是跨越千年的“望闻问切” 。 随着社交媒体的大发展 , 越来越多的网红医生涌现 , 引经据典的说起中医对各种病症的诊疗 , 似乎只要对症治疗 , 治病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 。 但世上哪有那么多容易事 , 众所周知 , 纸上谈兵绝非用于褒义场景下的成语 。 实际上 , 即便网红中医在自己的业务领域里大展身手 , 最后的患者评价也得是毁誉参半 。 在中医体系里 , 相似的症状不同医生推断出相反的病因是完全有可能的 , 众多经验不充分的医生因此陷进去失手成为庸医 。

疫情汹汹 , 极富盛名的安宫牛黄丸出乎意料地再次声名鹊起 。 而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 , 还有很多人从没听说过安宫牛黄丸的大名 。 安工牛黄丸作为应对中风、脑出血的“神药” , 属于中老人家庭的必备药 , 也一向不缺拥趸者和传奇 , 甚至还有南方友邦领导人来华就医期间大显身手的故事广为流传 。 但是 , 以80年代作为界限 , 据说安宫牛黄丸的药效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 因为在那段时期 , 出于动物保护政策 , 配制安宫牛黄丸的一味重要药材——犀角被水牛角替代 。 安宫牛黄丸的故事 , 也告诉了另一个事实 , 中医药的效果与药材的选择息息相关 。 不论是庸医乱配虎狼药 , 还是如今的环境污染以及工业化生产改变药材药效 , 都对中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