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三 )


如果是住院患者 , 需要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 。 有条件者可行炎症因子检测;
根据患者氧合情况给予氧疗 , 如果患者有低氧血症 , 指侧氧饱和度94%以下需要给予氧疗 , 如果患者低氧程度非常严重 , 要有针对性使用经鼻高流量无创机械通气 , 甚至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 值得注意的是 , 对于严重低氧的患者采用俯卧位(甚至是在清醒状态下、不插管情况下的俯卧位)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 。
没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时 , 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 。 有人会问 , 患者有黄痰 , 是不是就必须使用抗菌药物呢?这是错误的 , 因为痰出现颜色变化 , 只是代表气道分泌物中有大量脱落的炎症细胞 , 黄痰不直接和细菌感染画等号 , 所以 , 不能根据痰液是不是变黄而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
临床中需要重点监测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的轻/中症患者:
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免疫
老年人(年龄≥60)
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支扩等)、肿瘤等
肥胖
吸烟
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化疗后免疫缺陷等)
对于奥密克戎感染 , 不止要关注需气管插管的患者 , 也应该对发病初期、但具备一些高危风险的患者进行非常主动的观察和及时处置 , 需要每天对其症状、体征、氧合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 而不能等到患者已经发展到不可逆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的情况下才开始治疗 。
病毒快速复制阶段
使用抗病毒药物具有优势
小分子药物优势更明显
刚才给大家介绍了新冠发病的两个病理生理过程 , 首先在感染早期 , 病毒在快速复制阶段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 而在所有抗病毒药物中 , 小分子药物的优势更加明显:
(1)大部分的小分子药物给药方便 , 方便轻症患者治疗(感染后 , 暴露前 , 暴露后等治疗);(2)可作用于细胞内(包括细胞核内靶点)与细胞外的靶点;(3)小分子药物对储存环境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 储存运输方便;(4)几乎没有免疫原性;(5)具有相对保守的靶点 。
针对新冠病毒 , 目前已有药物获得EUA或上市的靶点是:MPro(3CLPro)和RdRp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最早被美国FDA和我国批准上市的一个小分子药物是奈玛特韦(Nirmatrelvir) , 它是一种口服的MPro(mainprotein , 主蛋白酶 , 又称3CLPro)抑制剂 , SARS-CoV-2入侵细胞后 , 会立即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复制必需的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pp1a和pp1ab);MPro在复制酶多肽上存在至少11个切割位点 , 只有当这些位点被正常切割后 , 这些病毒复制相关的「零件」才能顺利组装成复制转录机器 , 启动病毒的复制 。 如果阻断了主蛋白酶、不能完成切割 , 那病毒就不可能进行组装 。
在这个过程中 , 起到抗病毒作用的是奈玛特韦 , 但我们常用的是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两个成分 , 加入利托那韦主要是为了减少奈玛特韦快速代谢 , 维持比较有效的血药浓度 , 所以在使用这种抗病毒药时 , 就可以看到一板药中会有两片奈玛特韦、一片利托那韦 , 需要同服、每次吃三片 。 帕罗维德(Paxlovid)是由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的口服复合制剂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支持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上市的一个关键性临床研究称之为EPIC-HR试验 , 它是在德尔塔流行期间完成的 , 是一项针对发病5天以内门诊高危人群的双盲、安慰剂对照RCT(高危人群定义:至少1个COVID-19重症高危因素;试验排除已接种疫苗的人群) , 这些人群有进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 , 主要结局:COVID-19相关住院或死亡(随访时长28天) 。 最终分析:共入组2246例患者 , 约6%的患者因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在最终分析时被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