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五 )


瑞德西韦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 , 2020年 , 我和王辰院士牵头做了全球第一项瑞德西韦临床实验 , 它的作用机制和刚才所提的主蛋白酶抑制剂不一样 , 它是一种具有广谱抗RNA病毒效果的核苷类似物前体 , 其进入细胞经磷酸化后生成的活性代谢物(remdesivirtriphosphate)可通过与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 , RdRp)结合而抑制病毒复制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在武汉疫情时 , 对于住院的重症的新冠病毒感染 , 瑞德西韦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 主要原因是纳入的病例都是住院的重症 , 而且在当时的研究中 , 患者从发病到入组的时间是12天 , 抗病毒治疗的时间比较晚 。
后来 , 瑞德西韦完成了一项门诊(轻/中症)人群的临床研究 , 这项PINETREE试验是针对发病7天以内门诊高危人群的双盲、安慰剂对照RCT项研究 。 高危人群定义:至少1个COVID-19重症高危因素;试验排除已接种疫苗的人群 。
样本量:562;用法:3日(首日200mg , 后续2日各100mg);主要结局:COVID-19相关住院或死亡(随访时长28天)试验组2/279(0.7%)vs对照组15/283(5.3%)p=0.008,HR0.13,95%CI[0.03-0.59](两组均未观察到死亡) , 提示了抗病毒药物早期用药的重要性 。 基于上述结果 , NIH指南委员会2021年12月23日推荐在门诊高危人群中可考虑使用瑞德西韦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还有一项瑞德西韦对住院人群SOLIDARITY研究 , 这是WHO发起的一项全球最大样本的瑞德西韦住院人群RCT(N=8320) , 瑞德西韦(10天)VS标准治疗 。 总人群(所有住院患者)中未观察到病死率获益(remdesivir14.5%vscontrol15.6%;RR0.91[95%CI0.82–1.02],p=0.12);入院时需要氧疗(未接受机械通气)的亚组患者观察到显著病死率获益(remdesivir14.6%vscontrol16.3%;RR0.87[95%CI0.76–0.99],p=0.03)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针对住院人群的meta分析发现 , 总人群无病死率获益 , RR0.91(0.82-1.01);入院时需氧但未接受机械通气的亚组人群观察到病死率获益 , RR0.85(0.75-0.96)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为什么瑞德西韦对门诊的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结局 , 但对于住院患者的临床获益不明显呢?主要就是因为治疗的时间窗不一样 。 刚才已经反复强调 , 抗病毒治疗一定要在感染的早期 , 也就是发病的5~7天以内使用才有效 , 如果超出了这样的时间窗 , 疾病已经进展到重症 , 再启动抗病毒治疗 , 可能患者的获益就不是很明显 。
对瑞德西韦做个小结:高危轻/中症人群和接受普通氧疗的重症人群中有临床获益;WHO指南推荐在高危轻/中症人群和重症(非危重症;未接受机械通气)的住院人群中使用瑞德西韦(弱推荐) 。
莫努匹那韦(Molnupiravir):
这是和瑞德西韦类似的抗病毒药物 , 莫努匹那韦(MK4482/EIDD-2801)是一种口服核苷类似物的前体药物 , 抑制病毒的复制;莫努匹那韦在体内可以被转化成核苷酸类似物β-d-N4-hydroxycytidine(NHC) , NHC的三磷酸形式MTP与CTP和UTP的结构类似 , 可以代替它们与RdRp结合 , 且NHC与碱基G和A均能形成稳定的碱基对 。
当RdRp使用正链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合成负链基因组RNA时 , 大量的C和U被M替代 。 当使用含有M的负链RNA作为模板合成正链基因组RNA时 , 由于G和A均可以与M配对 , 会随机产生大量的G→A突变和A→G突变 。 正链RNA产物发生突变 , 无法形成完整的子代病毒 。
莫努匹那韦最初是在研发治疗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的治疗药物时被发现 , 后被证明有抗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RNA病毒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