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四 )


结果中 , 和对照组相比 , 无论是在发病3天内用药 , 还是发病5天内用药 , 患者重症和死亡的比例都要显著低于对照组 , 所以这种药物以比较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高危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 , 应在发病5天之内启动抗病毒治疗 。
还有另外一项EPIC-SR(standardrisk)试验 , 是一项针对发病5天以内门诊标准风险人群的双盲、安慰剂对照RCT , 纳入人群:
(1)未接种疫苗且无高危因素的患者;(2)已接种疫苗且有1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主要结局:COVID-19症状/体征缓解时间(TimetoSustainedAlleviationofAllTargetedCOVID-19Signs/Symptoms) , 这项研究的中期分析和最终分析均未达到主要结局 , 次要结局中 , 住院或死亡也未获得显著差异 , 相对而言是失败的 。
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猜测 ,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到底能不能缩短轻症患者的病程?能不能缩短排毒时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准确的答案 。
对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做个小结:奈玛特韦是一种口服的主蛋白酶抑制剂 , 奈玛特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 易被肝药酶代谢;利托那韦是CYP3A4的抑制剂 , 维持奈玛特韦的血药浓度;适用于发病5天以内的「高危」成人患者 ,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300mg奈玛特韦与100mg利托那韦同时服用 , 每12小时一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 利托那韦是一个很强的肝酶诱导剂 , 和很多药物会有比较明显的相互作用 , 需要密切注意有基础病患者的用药情况 , 识别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 必要时调整用药;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 。
Ensitrelvir:
另外一个主蛋白酶抑制剂是Ensitrelvir(S-217622) , 是非肽类、非共价结合的Mpro抑制剂 , 与奈玛特韦机制相同;药物筛选后通过2步结构优化后得到 。 它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 可以单独使用 , 不需要利托那韦等药物辅助 ,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相对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显著降低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在多个细胞系中 , Ensitrelvir的抗病毒效果类似于或高于其他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III期临床实验的结果已经披露了 , 它纳入年龄12~70岁的确诊120小时(5日)以内的轻/中症COVID-19患者(不限制危险因素 , 疫苗接种状态 , 既往感染状态) , 纳入患者需要有14种COVID-19症状中至少一种中度症状 , 主要结局是临床症状缓解 , 值得注意的是 , 最终分析方案根据2b期试验结果修正为5种临床症状缓解 , 这5个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疲劳 。
分组:125mg组,250mg组 , 安慰剂组;疗程:5日(第一日3倍剂量负荷给药) , 每日一次给药 。 主分析集:出现症状72小时之内的患者 , 125mg组与安慰剂组比较 。 这个试验研究期间 , 主要流行毒株为Omicron 。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曹彬教授:怎样叫做奥密克戎感染重症?不同阶段如何用药?
文章图片
结果可以看到 , 两个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相比 , Ensitrelvir显著缩短5种核心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20+小时(上图上) 。 对于病毒载量是否下降方面 , 在用药第四天 , 病毒载量降低得最明显 , 显著低于安慰剂对照组(上图下) 。
对Ensitrelvir做个小结:在3期试验中 , 非高危轻/中症人群的症状患者结局和病毒载量结局均体现获益;目前该药物已在日本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 用于轻/中症COVID-19患者(125mg剂量);与Paxlovid相比 , Ensitrelvir适用人群更广 , 且每日只用服药1次 。
瑞德西韦(remdesi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