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新开一个病区,很快病人就收满”,上海十院全力救治急诊病人

“几乎每天新开一个病区,很快病人就收满”,上海十院全力救治急诊病人
文章图片
病人如潮水般涌入 , 一辆又一辆救护车驶来 , 穿着蓝色隔离衣的医护不断穿梭在病床之间……近日 , 沪上各大医院的急诊科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 位于静安区北部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也承担了繁重的急诊任务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颖川介绍 , 一方面 , 急诊病人数量暴增 , 十院每日急诊就诊量在1800-2000人次之间 。 另一方面 , 急诊科人手也相对紧缺 。 前段时间医务人员阳性较多 , 比较困难 , 最近陆续返岗 , 人力紧缺的状况有所缓解 。 但是 , 面对往常的普通病人 , 一名护士能照顾一二十位病人 , 而现在的病人重症情况较多 , 各种情况此起彼伏 , 和普通病人管理方式不太一样 , 因此医护人手就显得相对不足了 。
五大策略托底急诊
在急诊高峰来临之前 , 十院进行了全院动员 , 主要形成了五大策略:一是成立急诊收治入住院部转运专班 , 每天早、中、晚三次集中收治 , 缓解急诊压力;二是全院医务人员持续支持急诊 , 加强急诊五大中心的不间断救治;三是急诊留观区持续扩大 , 急诊抢救室绿色通道持续畅通;四是全院病区启动收治急诊患者 , 内科、外科、麻醉等专业医务人员打散编入各病区 , 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五是建立急救医疗小组 , 及时会诊和处置疑难复杂、危重患者 。
十院急诊科常务副主任庄育刚介绍 , 保障救治和妥善安置是急诊一贯的原则 。 为了保障救治 , 院部专门从各个科室抽调出一批医生应对普通急诊 , 这样急诊医生就能集中精力救治“120”送来的病人和抢救室里的危重病人 。 同时加快抽调更多护士去支援急诊留观室和抢救病房 , 在这里 , 护士的工作量相当大 。 据悉 , 截至1月1日 , 院内抽调支援急诊的医护人员已有206名 。
按照提前规划好的预案 , 十院急诊尽可能妥善安置病人 , 分出传统留观区域、拓展区域和应急区域 , 可同时容纳60-80名病人 , 现在三块区域已满 。 急诊科另外开辟出急救车道的天井区域 , 做了临时隔断 , 配备氧气袋等设备 , 大约可收治40-50名病人 。
为将滞留在急诊的患者及时收到病房 , 从两周前 , 十院住院部就已经不收常规门诊患者 , 集中精力收治急诊留观患者 。 李颖川透露 , 近期每天新增的住院人数少则六七十 , 多则一百多 , “几乎每天新开一个病区 , 很快四五十个床位就收满了病人 。 ”截至1月1日 , 共启动了17个病区 , 收治近700名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 。
此外 , 十院还成立了全院会诊制度 , 由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专家组成救治小组 , 还有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等相配合 , 每天中午为全院重症病人进行会诊 , 保证重症病人能够按照诊疗原则进行有效诊治 , 截至1月1日 , 共会诊125名重症病人 。
呼吁市民理性就医
“这几年 , 我们急诊科经历了较大发展 , 资源调配、技术保障都能为病人保驾护航 。 并且对救治设备也进行再次梳理 , 全院一盘棋 , 统一指挥 。 ”庄育刚说 , 有赖于近年来的急诊建设和医院对急诊科的全力保障 , 近期急诊病人虽多 , 但分流尚顺畅 , 可以让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
往年冬季是流感最高发的季节 , 今年十院急诊科也收治了一些流感患者 , 但整体以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为主 。 其中重症病人不少 , 主要表现为基础疾病加重 , 肿瘤、合并老慢支、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患者较多 , 一般送来时病情就比较危重 , 需要紧急吸氧 , 甚至急诊插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