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爆发式增长:健康险市场的机遇来临?( 四 )


对于这个问题 , 龙格表示 , 可能会对互联网医疗有一些影响 , 例如将其作为附加责任 , 或者门诊医疗险类似的产品 , 消费者对线上问诊可能也更熟悉和信任一些 , 但是一般来说 , 大家首诊还是去线下 , 互联网依然只能是二诊或复诊 , 或者是已经有了处方的情况下的选择 。
创新保障:健康险是否有机会囊括新冠保障?
国内目前的一个形势是 , 放开之后感染新冠概率提高了 , 随之出现的也有一些治疗方法 , 例如辉瑞特效药等等 , 这些保障适不适合进健康险 , 会不会给健康险些保障产品创新的机会?
汤博认为 , 健康险是捡社会保障的漏 , 但是在这些方面提供保障 , 风险极高 。 健康险不管怎么促进健康 , 最终需要有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这样供应方 , 但是目前的形势是 , 医疗机构在新冠问题上 , 仍然按照原有的疾病谱保持着思维定势 , 并没有解决专业的问题 。 因此 , 在这种情况下 , 保险公司只是付款方 , 并不具备专业知识 , 新冠的相关保障进健康险 , 风险很大 。
“阳性”爆发式增长:健康险市场的机遇来临?
文章图片
那么 , 在这种情况下 , 健康险公司有什么办法可以去尽量降低风险吗?
汤博认为 , 关键点在于“超出原有” , 即超出原有经算经验 , 真正把精算研究当件事来做 , 不是只分析财务问题 , 关注承保利润、投资回报率和内涵价值等 , 而是要尽快建立新的精算研究体系和精算经验的总结体系 , 利用即时的医疗数据 , 支撑产品定价和风控 。
为了应对新冠风险 , 目前各家的一些健康险产品在核保端对新冠有一些措施 , 例如康复之后再观察两周 , 或者人工核保 , 把风控提前到核保环节 , 这种对消费者体验会产生是怎样的影响 , 这种核保端对新冠防控的措施可持续吗?
汤博表示 , 这种所谓的风险控制是不可持续的 , 并不是行业创新 , 而是一种小聪明 , 浪费了消费者对健康保障补充服务可及性的期待 。
对此 , 龙格则表示 , 这种谨慎是必须的 , 对于一年期的保单 , 很多保险期并没有结束 , 因此随着阳性的增加 , 风险概率会很高 , 如果不进行控制 , 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经营等产生重大影响 。 长期来看 , 这种风险控制的角色应该由再保公司来承担 , 相比保险公司 , 再保公司对整个行业和市场有全面的掌握 , 得到的理赔数据会更丰富 , 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 。
新冠是否会对理赔产生影响?
国外的一个情况是 , 大面积感染之后 , 对各险种的理赔产生了影响 。 那么国内放开后 , 长期合作短期内 , 理赔会不会因为新冠出现问题 , 是否会出现超赔等情况 。
汤博表示 , 重疾险这些可能还好 , 因为现在没有直接证据表明 , 新冠的后遗症跟重疾有着因果关系 , 这方面有待时间和大数据的积累 。
但是 , 在医疗险 , 特别是门诊医疗险 , 可能会面临很大压力 。 细分来看 , 一年期等短期医疗险的运营风险还好 , 而长期医疗险的风险则会比较大 , 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无法在突然增加理赔条件 , 无法拒绝这类理赔 。
新冠之下 , 心理疾病是否应该纳入健康险?
伴随着阳性的大面积爆发 ,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心理疾病 , 这种情况下 , 健康险是否有机会将心理健康纳入保障范围呢?
汤博认为有机会 , 刚开始可能在增值服务上 。 这方面有几个问题 。 首先是整个国家的心理咨询师体系已经被撤销 , 目前负责心理疾病的诊断只有精神科医生 , 精神科医生是否能在人力物力上去诊断如此庞大的数量 , 是不确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