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室无处下脚,病房一床难求,新冠感染高峰下的救治实录( 二 )


“我们不怕辛苦 , 医护人员累一点没关系 , 但必须保证每一个患者得到救治的权利 。 ”许宝华说 , 新冠重症患者多为高龄老人 , 大部分需要实施有创抢救 , 因此和家属沟通解释病情也会占用较多的时间 。
曾经有一个89岁的患者 , 送来时白肺面积达到80% , 血氧掉到正常值的60%以下 , 家属不想让老人多受罪 , 打算放弃 。 沟通中 , 急诊医师得知老人此前身体状况不错 , 基础疾病轻微 , 判断抢救的成功率很高 。 最后 , 他们努力说服家属 , 给老人做了气管插管 , 又联系了ICU接棒 , 成功把人救了回来 。
眼下 , 尽管抢救室的17张床位依旧全满 , 但每天接收的重症患者数量已经有所下降 。 经过近一个月的鏖战 , 急诊科的抢救高峰已经平稳渡过 , 65岁的许宝华和他的弟子们终于可以获得些许的喘息 。
多腾出一张床 , 就能多救一个人
在常规的诊疗流程中 , 新冠的重症患者在经过急诊科的抢救后 , 就会被收治到对应的病房 。 但这一次 , 几乎在任何一家收治新冠重症患者的三级医院里 , 这条路都被堵死了 , 因为“一床难求” 。
抢救室无处下脚,病房一床难求,新冠感染高峰下的救治实录
文章图片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共有524张核定床位 , 算是一家中型三级医院规模 。 院领导班子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 , 也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就诊高峰 , 一方面成立了新冠患者救治领导小组 , 将疫情相关工作的重心从原来的防控调整为救治 , 另一方面 , 也部署院内做好治疗物资的储备 。 元旦前10天 , 当呼吸科等收治新冠患者的重点病区床位几乎饱和时 , 新冠患者救治领导小组决定向新冠患者开放所有病区床位 , 全院资源统筹协调 , 应收尽收 , 而此时 , 50张紧急加购的病床也已在运往医院的途中 。
为了实现对新冠患者“应收尽收” , 具体病房资源的调度工作就落到了医务部 。 摆在医务部负责人李京面前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 他和他的团队在关键时刻成为全院574张床位的统筹人 , 哪些患者能够收治 , 收到哪个病区 , 都需要由他与各个专科及时做好评估和沟通 。
“最先去的肯定是急诊抢救室 , 和许宝华主任一起评估哪些患者情况比较危急 , 需要优先安排床位 。 如果肺炎比较严重 , 首先考虑的就是呼吸科 , 甚至ICU 。 如果主要是并发症 , 比如心梗、脑梗 , 就尽量安排去心内科和神经外科 。 如果只是轻症肺炎 , 就插空安排到其他科室 , 先确保能住进来 。 ”李京告诉八点健闻 , 开放全院的病区收治患者后 , 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 , 医院也出台了配套措施 , 比如给全院进行新冠救治的实战培训 , 呼吸科医生及时响应各病区的会诊等 , 这让更多的患者能及时入院得到治疗 。
而真正的困难出现在元旦期间 , 574张床位 , 除了给新生儿预留的 , 已经满负荷运转 。 这个时候想要再收新病人 , 就只有等老病人出院 。 那段时间 , 也是急诊抢救室最忙的时候 , 积压了20多个重症患者 , 一度连抢救的地方都腾不出来 。
多腾出一张病床 , 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 为了加速床位的周转 , 元旦假期三天 , 李京和他的团队不眠不休地穿梭于各个病区之间 , 挨个过问患者的情况 。 碰上康复情况比较理想的 , 即便是凌晨 , 他也会紧急协调呼吸科专家会诊 , 判断是否达到出院标准 。 “疾病进展是瞬息万变的 , 这个时候 , 我们必须把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尽量提高 。 ”李京表示 。
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虽然不像急诊科、ICU那样直面新冠重症带来的死亡冲击 , 但在过去的近一个月时间里 ,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大多数科室的负荷都处于饱和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