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药,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一切阴阳气机失调可用

一味奇妙的中药,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一切阴阳气机失调可用

文章图片

一味奇妙的中药,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一切阴阳气机失调可用

对于中药的使用频率 , 可能有几味中药会一直名列前茅 , 比如甘草、当归、生姜、大枣等 , 在很多的方剂里 , 都会出现这些高频中药 , 在这些高频中药里 , 其中有一味不仅是良药 , 还是可以充饥的美食 , 它就是大枣 。 大枣这味中药 , 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 , 作为药用 ,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出现过 , 不过真正意义上讲大枣的药性和功效讲清楚的 , 首推《神农本草经》 , 而将大枣一药使用的出神入化的 , 还是医圣张仲景 。 有研究发现 , 经方中大枣的应用极为广泛 , 共有72首方剂用大枣 , 其中《伤寒论》部分共有40首 , 《金匮要略》部分有49首 , 其使用频次之多仅次于甘草、桂枝 , 涉及百余段条文[1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 , 对于大枣的主治功效和临床运用已经十分成熟 , 对于大枣的功效 , 主要有六大功效 , 第一个是“安中养脾” , 第二个是“助十二经” , 第三个是“平胃气” , 第四个是“通九窍” , 第五个是“补少气” , 第六个是“和百药” , 细看大枣的这些功效 , 就单凭“助十二经”和“和百药”两大功效 , 都足以在众多中药里立于不败之地 , 更别说还有更多加分项 。 对于大枣的临床运用 , 《神农本草经》指出 , 可以用于“心腹邪气” , “少津液” , “身中不足” , “大惊” , “四肢重”等病症 。 从《神农本草经》对于大枣的药效记载 , 就已经十分强大了 , 也难怪医圣张仲景对它钟爱有加的 。

医圣张仲景对于大枣的应用 , 可谓是十分广泛 , 而且含有大枣的经方主治证候也相对复杂 。 有研究发现 , 大枣作为辅药所涉经方所主治证候病位覆盖全身 , 既包括体表之气血营卫 , 又包括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与体内之气血营卫 , 以胃肠功能异常、在表的营卫失和为主;且大枣所涉经方涉及头面、胸中、胃肠、四肢、营血等身体各部分疾患 , 而病性则牵涉甚广 , 一切由于阴阳不和、气机不调导致的“寒、热、疼、呕、呃、利”方证都可见大枣[1
。 自《伤寒杂病论》后 , 《肘后备急方》对于大枣这味中药也有诸多运用 。 有医者统计 , 在《肘后备急方》中 , 大枣所治的病症共有13种(腹痛 , 霍乱 , 伤寒、时气、温病 , 疟疾 , 惊邪恍惚 , 发动困笃 , 上气咳嗽 , 腹寒冷食饮积聚结癖 , 干呕 , 劳累病 , 面皰发秃身臭 , 蛊毒 , 牛马六畜水谷疫疠) , 而所用大枣的剂型 , 主要为丸、散、膏、酒、汤、饮、茶、糊等 , 另外还有搽剂、涂膜剂、凝胶剂、滴耳剂等[2
。 这也表明 , 大枣这味中药 , 在临床中的潜力十分强大 。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大枣一药的应用来看 , 有人将大枣的主要功效归纳为“安中和营 , 健脾养胃 , 养心安神 , 调和缓急 , 保其脾精”[3
;也有人将大枣的主要功效归纳为“调和营卫 , 健脾补中 , 缓和药性 , 养血生津 , 缓急止痛”[4
。 而清代名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对于大枣的作用归纳为三大点 , 第一是“补太阴己土之精 , 化阳明戊土之气” , 其实主要就是健脾养胃;第二点是“生津润肺而除燥 , 养血滋肝而息风” , 其实主要就是生津养血、息风润燥;第三点就是“疗脾胃衰损 , 调经脉虚芤” , 其实主要就是补益虚损 。 不仅如此 , 黄元御还指出 , 大枣之妙 , 妙在“补中宫而养诸子” , 它“既左右之咸宜 , 亦四达而不悖” , 由是无不感慨得赞叹大枣的神奇 , 称它为“天下之佳果 , 人间之良药” , 怪不得民间素有“日食三颗枣 , 百岁不显老”的养生谚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