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税产品”西洋参:在美国被百般嫌弃,到了清朝却价比黄金

引言
“人参 , 味甘微寒 , 主补五脏 , 安精神 , 定魂魄 , 止惊悸 , 除邪气 , 明目 , 开心益智 。 久服 , 轻身延年 。 一名人衔 , 一名鬼盖 。 生山谷 。 ”这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人参最早的记录 , 从中可以看出 , 人参有着较高的医用价值 , 但是由于其稀少昂贵 , 在近代逐渐为西洋参取代 。
西洋参 ,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药材是舶来品 。 最早西洋参的产地是美国北部的威斯康辛州的森林区域 。 其地位相当于“大白菜” , 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 可是当它被别有用心的人贴上重重标签来到中国之后 , 不但身价倍增 , 为西方换来了大量黄金 , 因此成为中美双方非常重要的贸易商品 。
“智商税产品”西洋参:在美国被百般嫌弃,到了清朝却价比黄金
文章图片
▲西洋参照片
01
既然说起西洋参 , 我们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人参 。 众所周知 , 人参价格昂贵 , 是一种非常高档的补品 , 通常只有权贵之家才有能力购买并使用 。
但是实际上 , 人参在宫廷里流行食用 , 是从清乾隆之后才开始的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人参都被等同于灵丹妙药 , 不说起死回生 , 但可包治百病 。
它价格昂贵 , 一般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 因此人参除了作为药材使用 , 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身份和财富 。
人参在富足的江南地区甚至成了一种消费风尚 。 水涨船高 , 人参的价格自然也在这种追捧下逐年攀升 。 在短短几十年内身价就翻了10多倍 。 对于这种情况 , 清朝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 , 政府颁布挖采人参的禁止令 , 只有在拥有官方发行的参票之后 , 才能合法采挖人参 。
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 , 自然是上有政策 , 下有对策 , 盗挖之风渐起 。
“智商税产品”西洋参:在美国被百般嫌弃,到了清朝却价比黄金
文章图片
▲清代药方——人参再造丸
除此之外 , 市场上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如果一种产品供不应求 , 那么一定会有伪劣仿冒产品来代替它 。 正如汉代魏伯阳《参同契》卷上所言:“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 ”
有一些外形与人参相似 , 或者名字中带参的植物 , 就被伪造成人参进入市场“鱼目混珠” 。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 远渡重洋而来的西洋参成为了人参的最佳替代品 。 专家表示 , 西洋参的风靡也就是“套路” 。
当时传教士发现了清朝百姓对人参的巨大需求 , 从中嗅到商机 。 于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大力推广西洋参 , 西洋参之所以很快为中国所接受 , 传教士们功不可没 。
西洋参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 清廷的医药部门在针对其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中国本土的人参药性偏热 , 是大补之物 , 而这种西方的人参药性偏凉 , 更适用于那些禁受不起人参药性的人使用 。
“智商税产品”西洋参:在美国被百般嫌弃,到了清朝却价比黄金
文章图片
▲清末传教士旧照
这一定论让西洋参算是拿到了官方认证 , 此后西洋参不但在宫廷中大量使用 , 也慢慢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中 。 当时西洋参跟人参一样有着多种用途 , 可以用于治病健体 , 解毒养生 。
02
西洋参传入中国 , 很多外国人借此机会 , 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 自1750年开始 , 法国人首先通过法中贸易获取利益 , 英国人紧追其后 , 英国东印度公司让当地的援助居民四处寻找西洋参 。
建国之后的美国也迅速加入了这个暴利队伍 , 美国通过西洋参所获得的利润远超其他产品 。
“智商税产品”西洋参:在美国被百般嫌弃,到了清朝却价比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