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鸵鸟“拓”出致富路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灌阳:鸵鸟“拓”出致富路
文章图片
蒋喜军在喂鸵鸟 。 本报讯(通讯员陆仕臣周玉桦罗融检文/摄)走进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启创种植家庭农场 , 鸵鸟养殖围栏内一群鸵鸟在阳光下时而悠闲散步觅食 , 时而撒开大长腿肆意奔跑 。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 , 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 , 其羽毛、皮、肉、蛋等经济价值较高 。 启创种植家庭农场鸵鸟养殖基地负责人蒋喜军介绍 , “鸵鸟养殖经济效益见效快 , 平均一年即可出栏销售” , 目前基地共有80多只鸵鸟 , 其中一半正值产蛋期 , 肉鸟价格在每公斤120元左右;每只鸵鸟年均产蛋60—80枚 , 除去商品蛋 , 还能孵化雏鸟500余只 。
蒋喜军是新圩镇的致富带头人 , 他头脑灵活 , 敢想敢干 。 2017年 , 他带着妻子回到新圩镇和睦村 , 成立启创种植家庭农场合作社 , 种植西瓜、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 , 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 种植有了 , 那么养殖呢?蒋喜军在南宁学习期间遇到了老同学 , 得知他是鸵鸟养殖大户 , 了解到鸵鸟养殖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就萌发了养鸵鸟的想法 。 说干就干 , 蒋喜军第一批就买了20只鸵鸟雏鸟 , 经过不断摸索和发展 , 目前场内养殖鸵鸟达80多只 。
刚开始养殖鸵鸟的蒋喜军信心不足 , 缺乏养殖经验的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 为了摸清养殖道路 , 他开始大量学习养殖鸵鸟相关知识 , 通过老同学的技术指导 , 边学习边实践 , 最终摸索出一套鸵鸟养殖的经验 , 产品销往广东、湖南、四川等地 , 同时 , 他还把鲜美的鸵鸟肉送到了灌阳百姓的餐桌上 。
随着养殖驼鸟业逐步走上正轨 , 后期发展规划也在蒋喜军的脑海中形成 。 “农场种植了一百多亩蔬菜 , 平时把优质的菜心销往市场 , 剩下一些老的菜叶就可以拿来喂养鸵鸟 , 这给我也省下了一大笔饲料钱 。 鸵鸟销售情景看好 , 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 , 有寄养想法的也可以交一定的费用进行代养殖 , 也吸引游客观赏互动 , 打造以种养、观光为主题的特色生态农业 。 ”
灌阳:鸵鸟“拓”出致富路】新圩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文岐政在介绍该镇农业发展时说:“产业兴 , 则百姓兴 。 近年来 , 新圩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 立足实际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 在原有产业基础上 , 鼓励群众发展特种养殖 , 初步形成了以启创种植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和销售)+大户领养(负责养殖、技术指导)+农户代养(负责养殖)’的发展模式 , 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持续产业发展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