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谁定下了胰岛素敏感度的生物钟?( 二 )


但是SCNGABA神经元活动为何可以调控肝脏糖代谢呢?研究人员人为激活SCNGABA神经元会使小鼠的糖耐量大打折扣 , 也就是说SCNGABA神经元过度活跃 , 小鼠即使处于觉醒状态也会葡糖糖不耐受 。 当然反之 , 抑制SCNGABA神经元则会极大程度地提升糖耐量 , 这也是为什么正常小鼠在ZT12–14觉醒时间段SCNGABA神经元较低 , 促进糖耐量升高 , 进入“嗷嗷待哺”状态 。
有意思的是 , 研究人员在knockout小鼠SCNGABA神经元中诱导了外源REV-ERB的节律性表达 , 控制诱导表达的时间从而控制外源REV-ERB的节律 。 如果与内源节律一样 , 小鼠在觉醒期的糖耐量有显著增高 , 能有效改善小鼠的糖代谢异常 , 反之则未见奇效 。 这说明REV-ERB在SCNGABA神经元中的表达节律对小鼠糖代谢调节至关重要 。 那么 , 这个现象是否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呢?随后 , 研究者们监测并分析了2型糖尿病患者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 发现有黎明现象组和无黎明现象组中 , REV-ERB及多个与生物钟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模式都存在显著差异 , 这无疑说明了那些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很有可能是因为体内激素感知及调节的生物钟紊乱而导致糖代谢异常 。
总的来说 , 该研究详细地剖析了胰岛素敏感性节律的神经调控和分子机制 , 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黎明现象提出了新的理解 , 给将来临床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
《自然》:是谁定下了胰岛素敏感度的生物钟?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