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北京将率先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三 )


在北京市的人群血清抗体调查中 , 官方指出 , 该研究将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新冠防控提供参考 。 研究方法上 ,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 , 从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 , 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 。 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发病就诊转归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 该调查计划于今年2月至3月完成 。
“其实很早就有专家提出来应该开展新冠血清学调查 。 ”中国疾控中心一名专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他说 , 目前 , 在实际感染规模上 , 官方还没有给出特别权威、准确的数据 , 更不用说各省数据 。 对于北京、深圳、上海这种人口千万级的大城市 , 后续药物的准备、医疗资源的配备、未来第二波第三波疫情的应对等 , 都需要更加切实可靠的数据来支撑决策 , 而血清学调查能提供更多信息 。
关于北京的抽样调查 , 他进一步指出 , 不仅是抗体检测这么简单 , 还结合了问卷 , 可以从各个角度去了解人群整体的感染、疫苗接种等情况 , 应该能够得到很丰富和全貌性的结果 。 比如说 , 可以描绘出5000个人感染的时间线 , 结合之前临床数据、疫情监测数据 , 判断一些数据建模是否准确 。
他说 , 对于一些过峰较早的城市 , 在应对疫情高峰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 比如 , 抗病毒药物准备得不够早 , 等备齐以后 , 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 北京即将开展的这项调查 , 如果做得好 , 能够辅助优化一些具体措施 。 比如 , 疫情有了预警信号时 , 根据免疫力水平 , 可以判断养老院这样的特殊场所是否需要提前接种疫苗 。
在帮助优化疫苗接种策略上 , 前述来自新加坡国立医院的学者们指出 , 血清学检测可用于对疫苗进行长期前瞻性随访 , 以及评估特定人群疫苗诱导免疫力;有助于了解对疫苗的抗体反应与保护性免疫的关系 , 并确定加强剂量是否需要和接种时间等 。
抗体活化的水平因人而异 , 在感染或接种疫苗6个月后 , 无论是抗S蛋白还是抗N蛋白都会大幅下降 。 因此 , 金冬雁指出 , 应该是长期随访、监测 , 比如说在社区里面抽样一部分人 , 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开展一次检测 , 就能知道社区的抗体水平怎么样 。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在介绍中也表示 , “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 , 抗体水平也会自然下降 , 未来本市或将根据需要开展动态评估 。 ”
多位病毒学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在当下这个节点 , 很可能北京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非常高比例的人已被感染过了 , 光是知道感染率数据意义不是很大 。 “在以往各个时间点上 , 取样进行检测 , 可以判断接种和感染的进展 。 ”一位病毒学家表示 , 还是要对病毒突变进行追踪 , 对脆弱人群进行加强接种 , 按需储备药物 。
但刘善虑指出 , 如果分组得当、调查方案设计得科学 , 那么可以依靠血清阳性率调查的数据回答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 。 比如 , 可以对比接种和未接种疫苗的两组人群中 , 接种组所获得的免疫力水平以及持续多久;还可以研究感染者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等 。
“最好是开展一些长期性检测 , 包括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 。 譬如 , 每隔三个月搜集并保存一些血清学标本 , 研究人体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什么变化 , 以及未来突破性感染的情况 。 ”他补充说 。
前述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建议 , 可以把血清学检测等一些监测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来 , 变成一件常规性的事情 。 比如 , 在医院日常抽血化验中 , 经过患者知情同意之后 , 疾控部门可以搜集一些血液样本进行新冠抗体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