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北京将率先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近日 ,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介绍 , 为全面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 , 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 , 北京市即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 “风险评估是接下来疾控部门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 ”王全意说 , 疾控部门将一方面监测病毒变异情况 , 另一方面监测疫情流行强度 。
2022年4月 , 《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写道 , 结束新冠大流行需要全球在多方面的努力 。 其中 , 各国政府需要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公共卫生计划 , 以在出现新变种的潜在威胁时迅速做出反应 。 这样的公卫计划包括通过监测来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重新引入有效且低成本的公共卫生措施的能力等 。
基于血清学检测的调查称为血清阳性率调查 。 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下简称“美国CDC”)的网站上 , 新冠疫情的“数据与监测”一栏列出了四个方面:医院和急诊(数据)、血清抗体监测、新冠疾病负担估算以及特殊人群的数据与监测 。
该机构写道 , 美国CDC有一个总体战略 , 以更多了解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 以及它如何在美国人群中传播 。 其中 , 使用血清学检测进行监测 , 可了解该国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发生了多少新冠病毒感染 。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 , 尽管近期国内第一波疫情已经过去 , 但是 ,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 第二波、第三波疫情还会发生 。 在人们不再进行大范围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后 , 摸清群体感染情况、为后续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撑 , 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 将会是很有价值的手段 。
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北京将率先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文章图片
抗体(IgM和IgG)快速检测试剂盒/视觉中国
抗体检测如何帮助应对大流行?
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北京将率先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血清学检测又被称为抗体检测 , 用于检测某一病原体的感染者是否具有相应的免疫反应标志物 。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Ig , 是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病原体的Y形蛋白质 , 有两个亚型:IgG和IgM 。 IgM是病毒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 , 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则在感染后10~15天产生 , 可在血液循环中存在较长时间 。
尽管所有抗体大体上都很相似 , 但在Y形蛋白质分叉的两个顶端有一小部分可以发生高达百万种以上非常丰富的变化 , 该位置就是抗原结合位 。 每一种特定变化 , 可以使该抗体和某一个特定的外来目标——抗原相结合 。 当遭遇新冠病毒 , 无论是否出现症状 , 人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 , 为人体提供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保护 。 因此 , 通过检测抗体 , 能够证明一个人是否曾接触过新冠病原体 。
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的方式接触新冠病毒 , 人体都会产生针对新冠的抗体 。 那么 , 对于抗体阳性的结果 , 该如何区分检测者是否真的感染过新冠 , 亦或因为接种了疫苗?
在血清学检测中 , 用于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的主要病毒抗原是刺突蛋白(S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蛋白) 。 mRNA新冠疫苗所使用的抗原是新冠病毒的S蛋白 , 人在接种这种疫苗后体内只会产生抗S蛋白的抗体;而在自然感染过程中 , 人接触的是整个病毒 , 所以会产生针对多个新冠病毒成分的抗体 。 因此 , 美国CDC的指南中指出 , 假如一个人的抗S蛋白呈阳性而抗N蛋白阴性 , 就意味着对方接种过疫苗但并未感染 。
对灭活疫苗来说 , 这一区分要更困难些 。 因为灭活疫苗是用整个死去的新冠病毒作抗原 , 其诱发的免疫蛋白种类更多 。 有免疫学者近日撰文指出 , 通过检测针对那些只有在感染时才表达的抗体(比如抗ORF8抗体) , 就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灭活疫苗接种 。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自然感染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水平通常明显高于灭活疫苗接种 , 尤其是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N蛋白抗体要比自然感染低很多 , 因此也可以作为区分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