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早已上市,临床试验却还没有结束( 三 )


新冠疫苗早已上市,临床试验却还没有结束
文章图片
20世纪80年代 , 辉瑞公司开展了西地那非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试验 , 西地那非虽然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很理想 , 却在临床试验中没有显示出预期的疗效 , 研发计划中止 , 公司不得不回收试验药物 。 让人意外的是 , 很多受试者拒绝上交试验药物 。 研究者发现 , 西地那非能导致受试者阴茎充血的不良反应 , 于是建议辉瑞公司调整研发方向 , 开发西地那非用于治疗ED适应证 , 最终证实了它对ED的疗效 。 1998年 , 西地那非获得了美国FDA的上市批准 , 也成为了一个业界传奇故事 。 [3]
III期临床试验
在I、II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 , 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多在几百到几千人)身上 , 进行扩大的临床试验 , 进一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 评价受益/风险比 。
III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 , 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 。
临床试验设计的优化:II/III期临床试验
传统情况下 , 应该先进行II期临床试验 , 再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 但是 , 各阶段都需要时间 , 完全等待上一阶段试验结束再开展下一阶段试验 , 会导致试验的总时间较长 。 过去常常要用数年开发一款新药 , 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
随着理论方法的不断成熟 , 模拟计算能力不断进步 , 实践经验不断积累 , 临床试验设计也在不断改进 。 II/III期临床试验设计 , 就是将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进行“无缝连接” , 旨在缩短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试验的总样本量、提高研究的效率等 , 逐步增加临床应用 。 这种试验设计 , 在加速药物研发方面具有优势 , 尤其是在抗肿瘤药物中 。 但是 , 应用这种试验设计前 , 需要全面评估设计方法、操作、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 并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 [4]
同理 , 这种“无缝连接”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阶段衔接 , 例如I/II期临床试验 。 新冠疫情期间 , 辉瑞/BioNTech、三叶草生物/Dynavax、Inovio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 都应用过II/III期临床试验设计 。
帕博丽珠单抗的II/III期临床试验编号:KEYNOTE-010
接着上面帕博丽珠单抗的I期临床试验 , 我们继续来看它的II/III期临床试验 。
在KEYNOTE-010试验中 , 共有来自24个国家、202个医学中心参与 , 共纳入1034名既往接受过其他治疗 , 且PD-L1表达阳性(≥1%)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分别接受化疗或帕博丽珠单抗(2mg/kg或10mg/kg , 每3周1次)治疗 。 结果显示 , 和化疗相比 , 使用帕博丽珠单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且不良反应更轻 。 此外 , 接受2mg/kg和10mg/kg剂量的患者 , 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相似 。 [5]
无疑 ,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 。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KEYNOTE-010试验的结果(尤其注意第三点):
第一 , 帕博丽珠单抗的疗效比传统化疗更理想 , 不良反应也更轻 。 这说明该药品符合受益-风险评估的要求;
第二 , 试验中使用的是单药治疗 , 且2mg/kg和10mg/kg相比 , 较低剂量并不存在劣势;
第三 , 需要注意的是 , 从这个试验结果 , 并不能推到所有的肺癌患者 。 试验中纳入的患者是有限制的:“既往接受过其他治疗”、“PD-L1表达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事实上 , 试验的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很详细 , 包含很多指标 , 在此就不具体列出了 。 肺癌的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结果分为很多种 , 也就是说 , 如果肺癌的“PD-L1表达阴性”或者“病理结果不是非小细胞肺癌” , 那单单KEYNOTE-010研究不能证明帕博丽珠单抗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