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早已上市,临床试验却还没有结束( 四 )


申请药品注册或上市许可
在完成I~III期临床试验后 , 要对收集的大量病人或健康志愿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 然后由研究者或/和申办者(药厂或开发院所)写出总结报告 , 并将该报告和有关数据、连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和实验室数据报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申报新药上市许可证或生产批文 , 再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技术审评 。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在美国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 在我国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 通常新药的审批需要耗时数月 , 甚至数年 。 如果评审结果合格 , 则会颁发许可证 , 该药品就可以合法进行生产和销售 。
帕博丽珠单抗在NSCLC的获批
根据II/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010)的结果 , 美国FDA于2015年10月正式批准帕博丽珠单抗用于肺癌的治疗 , 适应证是:单药治疗PD-L1表达阳性、既往经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 。 当时批准的用药剂量是按照体重用药2mg/kg 。 [6]
之后 , 研究者对包括KEYNOTE-001在内的试验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发现 , 按体重给药和固定剂量给药 , 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针对低体重的患者 , 固定剂量更具有优势 , 且固定剂量使用方便 , 最终确定使用200mg固定剂量作为标准剂量 , 后续的临床试验也都采用了200mg的固定标准剂量 , 产品说明书也进行了修改 。
此后 , 帕博丽珠单抗还在不断开展临床试验 , 拓展药品的适应证 。 2016年10月 , FDA基于KEYNOTE-024试验(III期)结果 , 批准其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2019年4月 , FDA又根据KEYNOTE-042试验(III期)结果进一步扩展了药品适应证 , 即使对PD-L1相对低表达(≥1%)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帕博丽珠单抗也是一线治疗的合理选择 。 [6]
IV期临床试验:监测
药品上市前进行的前三期临床试验 , 是对较小范围、特定群体的病人进行的评估 , 受试病人是经过严格选择的 。 上市后 , 许多不同类型的病人将接受新药治疗 。 因此 , 需要在广泛使用条件下 , 评估新药在“普通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不同国家对IV期临床试验的定义存在差异 。 在我国 , 并不是所有新药都需要完成IV期临床试验 。 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附件2中指出:属注册分类1和2的化学药品(化学药品注册共分5类) , 要求进行IV期临床试验 , 最低病例数(试验组)要求2000例 。
不良反应监测
新药的批准上市 , 绝不意味着对其安全性评价的终止 。 药物上市前所进行的临床试验终究是有限的 。 药品上市后 , 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与药品有关的不良事件 , 必须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如果最终查明不良事件的确是由药品引起的 , 那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能会要求药厂修改说明书 , 增加警示语或限制药品的使用范围 , 严重时甚至要撤销其上市许可 。
历经磨难的罗格列酮
商品名:文迪雅
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
新药上市后 , 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不会停止 。 在糖尿病领域 , 著名的“罗格列酮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
口服降糖药物罗格列酮于1999年5月经FDA批准上市 , 2000年在欧洲上市 , 同年进入中国市场 。 由于其作用机制独特、疗效理想 , 很快成为“热销品” 。 2007年 ,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元分析(metaanalysis)显示 , 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相关疾病死亡率 , 一时间把罗格列酮推上风口浪尖 。 [7]
虽然这一分析在统计学方面也受到不少质疑 , 但FDA仍于2010年对罗格列酮采取了销售限制 , 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则基于同样的数据将罗格列酮撤出欧洲市场 。 但是 , 围绕罗格列酮安全性的争议并未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