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健康管理如何“到家”( 三 )


“在‘三减’中 , 会读标签 , 是公众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之一 。 ”程蔼隽说 , “有意识地阅读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表 , 计算食物中盐、糖、脂肪的摄入量 , 可以帮助公众控制用量 , 实现健康饮食 。 ”
以食盐为例 , 成年人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 。 为了向公众宣传为什么减盐、减至多少、如何减等信息 , “三减三健”行动编制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食盐又叫氯化钠 , 钠多容易升血压;学会使用限盐勺 , 一天5克不另加;购买食品看标签 , 同类比较选低钠 。 ”
健康管理知识纷繁复杂 , 一些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 如何让公众真正学会、学懂?
“在坚持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 , 要特别重视针对性和实用性 。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孙轶飞说 。
作为省内最早从事医学科普的专业医生之一 , 孙轶飞至今已在果壳网等网络平台创作了众多“10万+”医学“科普帖” , 出版了多本面向青少年的医学科普读物 。
“在做医学科普时 , 这些科普知识面对的受众是谁 , 发布者首先要清楚 。 不同群体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不同 , 科普的形式和内容都要有针对性地调整 。 ”孙轶飞说 。
孙轶飞举例 , 比如解释“人为什么会得痔疮 , 怎么预防痔疮” , 如果对具备一定生物学知识的年轻人群体 , 可以说“人类演化为直立行走后 , 直肠腔压力增大 , 久站、久坐等行为又进一步增大压力 , 导致痔疮 。 ”如果到乡村做健康宣传 , 就要用村民听得懂、能理解的地方语言和方式告诉村民 , “别总一个姿势站着或蹲着 , 大便时间别太长 , 否则容易得痔疮” 。
调查|健康管理如何“到家”
文章图片
石家庄市玉成小区的智能便民应急岛 。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李冬云摄
健康咨询平台要好用
实现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 ,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 , 并不能一蹴而就 , 需要持续不断的医学科普 , 需要个人、专业医疗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
有市民表示 , 提供医药咨询服务的医疗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增多 , 但反而不知该如何选择了 。 品安全法治示范药房点多、面广、直接面向大众 , 有助于护和保障群众健康 。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将把群众健康素养提升放在首位 , 坚持关口前移 , 落实预防为主 ,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 , 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理念 ,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 大力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 , 积极开展控烟限酒行动 。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 加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李冬云)
■链接
用药安全五牢记
说清楚讲明白
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清楚:患者的症状 , 正在服用的药品 , 曾对哪些食物、药品、物质(像花、草、精油、动物皮毛等等)过敏;说明是否怀孕或正在哺乳;说明是否正打算怀孕等等 。 就诊时向医生讲明白:既往病史 , 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 。 如高血压患者需低钠盐饮食 , 医师会避开含钠药品;如糖尿病患者则需避开含糖药品;如果有肝脏、肾脏病 , 用药更要慎重 。 因为大部分药品都在肝脏、肾脏代谢 , 它们功能不全 , 药品代谢就会不完全 。 不恰当的用药会伤害身体 , 甚至危及生命 。
看清楚问明白
到药房取药时要看清楚:药袋上姓名、就诊卡号是不是自己的姓名;要看清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法等打印是否清楚 。
到药房取药时要问明白:看不懂的药品服用方法、作用要问;更换药品或服法有疑问要问;忌讳同时吃哪些食物或药品要问;药品开瓶后怎么保存也要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