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血糖该怎么吃?7 个纠结和 7 个误区

控血糖是无数人心头的烦恼 。 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血糖 , 减肥瘦身需要控血糖 , 防痘痘清皮肤需要控血糖 , 改善餐后困倦状态需要控血糖 , 提升脑力效率需要控血糖......
很多人认为 , 只要按照糖尿病人的吃法 , 多吃全谷杂豆 , 多吃蔬菜 , 就可以控血糖了 。 其实日常操作起来远没有这么简单 。
按照网友们日常的相关提问 , 这里给大家总结出控血糖饮食常见的7个纠结和7个误区 , 看看哪些击中了您?
纠结1:全谷杂豆到底吃哪种好?哪些品种血糖指数(GI)低?
所有豆类都是低GI食材 。 即便已经做成罐头 , 或压力烹煮到软烂 , 打成豆泥 , 最多是中GI食物 。 除了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等几乎不含淀粉的品种之外 , 各种能够煮面、煮沙的豆类 , 如红小豆、绿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芸豆、小扁豆、鹰嘴豆、干豌豆、羽扇豆等 , 都是可以添加在主食当中的 。 选自己吃了之后觉得口感愉快、身体舒服的品种就可以了 。
全谷物如果用来煮饭 , 大部分是中GI食物 , 没有豆类那么低 , 但比白米白面食物的餐后血糖反应低 , 而且营养价值高 。 可以选择的包括糙米、黑米、红米等米类全谷 , 全麦面粉 , 莜麦面 , 燕麦 , 小米 , 非糯性玉米 , 薏仁米 , 以及荞麦、藜麦等假谷物 。 不过 , 在煮成烂粥甚至打成浆之后 , 大部分全谷物都会变成高GI食物 。
误区1:全谷食物只吃玉米 。
很多人一提起吃全谷物 , 首先想到的是玉米、玉米糁和玉米面 。 可能是因为很多中老年人过去的艰苦生活中常常吃窝头、玉米碴子粥和玉米糊糊 , 形成了固定的印象 。
实际上 , 玉米糁和玉米面并不是全谷物 。 它们在制作中已经去掉了玉米粒的种皮和种胚 , 营养价值打了折扣 。 同时 , 煮软后的玉米糊糊和玉米糁粥 , 餐后升血糖速度是飞快的 , 并不逊色于白米饭 。 如果煮玉米粥时再加点碱 , 那就更易升血糖 。 自己用血糖仪测一测就知道了 。
玉米馒头、玉米发糕都是升血糖很快的食物 。 这是因为 , 纯玉米做不成馒头和发糕 , 其中要加入白面粉 , 还要加入酵母粉和泡打粉 。 多孔的松软状态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 , 消化快则葡萄糖释放快 , 葡萄糖吸收入血之后升血糖也快 , 不可作为每日的主要杂粮食物选择 。
啃玉米棒也并不是控血糖的最佳选择 。 因为目前用作主食的市售玉米棒以糯玉米为主 , 而糯玉米属于糯性食物 , 口感黏软 , 容易消化吸收 。 所有糯性食物都是高升糖食物 , 包括白糯米、紫糯米、黏小米、黏大黄米等等 , 并不适合控血糖人士经常食用 。
纠结2:土豆和红薯到底能不能吃?明明GI值不太高为何升血糖猛?
薯类食物如马铃薯(土豆)、甘薯(包括红薯、紫薯、白薯)都适合替代主食少量食用 , 可以提供更多的维生素C、钾和膳食纤维 , 但不宜替代一餐的全部主食 。
部分控血糖人士发现 , 虽然GI值似乎不太高 , 但土豆和红薯实际吃下去后 , 餐后血糖反应明显比米饭更高 。 这很大是因为品种和加工的原因 。
近年来市场上火爆的品种都追求质地软糯、味道香甜、不硬不涩 。 比如烤后甜得流蜜的红薯 , 比如炖后绵软细腻的土豆 , 别指望它们餐后升血糖慢 。
误区2:薯类食物的烹调方式过度绵软 。
研究表明 , 同样是一种土豆 , 烹调硬度不一样的情况下 , GI值可以从56升高到83 。 脆硬的土豆丝血糖指数 , 而面软的土豆就堪与白馒头白粥相媲美了 。 甚至国外文献发现 , 土豆泥的GI值可高达100左右 。 加醋烹调既能帮助保持脆硬口感 , 添加醋一起食用本身也可以降低血糖反应 。 因此 , 控血糖人士可以考虑采用醋炒土豆丝、凉拌土豆丝等方式来食用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