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古人极其重视养生之道,却为何提出“少沐浴”,有何根据?

《正自治家歌》载:“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沐浴”这句话很好的反应了古人对于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其中古人就提出一定要“多梳头,少沐浴”。“多梳头”我们现在比较容易理解,梳头,尤其是用质地做工比较好的梳子梳头,会刺激头部的神经和血液循环速度,不仅能醒神名目,还能缓解疲劳。但是这个“少沐浴”是怎么回事?难道古人不愿意洗澡,还是认为洗澡不好呢?

卫气|古人极其重视养生之道,却为何提出“少沐浴”,有何根据?
文章插图
图片:少女梳头剧照一、少沐浴和少洗澡的关系1、健康隐患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很多朋友会认为这里古人所指的“少沐浴”,应该不是单纯的指我们口中所说的“少洗澡”,其实结合上下文的风格和语义,我个人认为其实意思是差不太多的。不过在具体的理解上应该有点区别,我们现代人洗澡都是淋雨或者盆浴,并且有条件的还会搓背、上盐、上蜂蜜等等,这在古代应该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所以大慧认为古人所说的“少沐浴”,应该是总体的洗澡次数不要太多,就是没什么事情的话不要擦擦这里,抹抹那里,过于清洁身体或者有洁癖这是不可取的事情。

卫气|古人极其重视养生之道,却为何提出“少沐浴”,有何根据?卫气|古人极其重视养生之道,却为何提出“少沐浴”,有何根据?
文章插图
图片:女子洗澡剧照那么“少沐浴”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在古代的时候,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是比较有限的,现代科学很好解释并且也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事情,放在古代往往让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只能够笼统的归结一下,实行“一刀切”的做法,有一种我们惹不起躲得起的感觉。勤洗澡让身体干干净净的自然是好事,但是在古代,很多地方人们是无法很好的进行保暖的,也没有固定沐浴的场所。在那个传统道德支配下的大环境中,个人隐私是不是能保护好也同样是未知数。我国自古以来南方就过于湿冷,北方则是干冷,洗澡固然舒服,可一阵风过去就很有可能着凉感冒。要知道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等西药的年代,一次放现在不起眼的小感冒也很有可能让小命不保,所以人们对待洗澡的态度自然可想而知。

卫气|古人极其重视养生之道,却为何提出“少沐浴”,有何根据?
文章插图
图片:着凉感冒剧照2、体验感受不好再者来说,在古代的时候哪里有什么洗发水、沐浴液、身体乳等等,这些帮助身体清洁的产品呢?大家在洗澡的时候,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做到让身体变干净,也是个未知数。根据众多的史料表明,古代人们洗发用到的清洁工具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皂角,另一种就是猪苓。其中第二种还不是谁想用就可以用到的,猪苓经过简单加工后和某些香料混合可以产生香气,效果不错,但由于数量较少且价格昂贵,必须是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才能使用,一般家庭还是使用皂角的多。虽然现在我们使用的各种清洁用品中,在原材料表中也能看到这些植物的存在,但其实只占有很少一部分,还都是经过严格提取的精华,和古人直接或者粗加工的使用完全是两码事。现代沐浴产品中大多数有效成分和香气成分,都是现代工业科技下的产物,古人是完全享受不到的。大慧自然不会怀疑古人的伟大智慧,但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崛起,皂角等物品的使用和现在高端的护肤产业比起来,真的是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因此,古人洗澡的实际效果和整个过程的体验都和现在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