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大家谈⑥】专访王琦:中医理论能向世界讲清楚吗( 二 )


在查阅了大量中医经典文献之后,我尝试以体质为中心构架提出一个可以指导临床的新理论学说,当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体质怎么分类,经典文献中有各种分法,但针对现代社会需求,体质分类应遵循怎样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借助了现代科学方法,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九种体质。
在体质可分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研究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这两个核心问题。在研究中,我一直秉持开放心态,主张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理论,从整体、活体、动态、多维度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现象,从个体生理、心理、环境、生物体宏观层次,到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网络生物体微观层次的系统综合,为不同体质类型提供了三大证据,即体质表型的遗传证据、生物生理特征证据、不同体质与疾病风险证据。
在科研实践中,我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比如通过蛋白组、基因组、代谢组研究发现,痰湿体质的人在表观上具有体型肥胖、腹部肥大、油脂分泌过多等特征,而表征背后,则有血管内皮异常、炎症高表达、糖脂代谢异常、具有代谢紊乱潜在风险等生物学基础。这就把“痰湿”这一中医理论概念说明白、讲清楚了,让传统中医理论概念拥有了新的科学内涵,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是不是就是“中医西化”呢?实践证明,只要坚守中医理论内核,任何技术手段都可以被拿来研究中医。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原本就有着兼容并蓄的特质,它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也兼容了各时期、各民族、各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思想来实现自身发展。在当今社会,现代科学当然也可以被中医学所用,成为阐释中医理论内涵、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
阐明中医理论保障中医药疗效优势
采访人员:阐明中医理论内涵对于临床实践有什么意义?
王琦:中医学是道与术相结合的学问,道就是中医理论,术就是治病的技术方法,以道驭术即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所以阐明中医理论是保障和提升临床实践水平的重要前提。
首先,阐明中医理论才能完整地传承中医原创思维,保证中医临床诊疗效果。中医看病与西医不同,西医受还原论指导,以微观的视角分析疾病状态;而中医是以整体视角观察人体,从症状入手分析疾病,执简驭繁且疗效显著。比如,面对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从症状入手分析病情,通过辨证论治,迅速以一整套治疗方案及时控制住疫情蔓延。在抗疫实践中,如果没有寒湿疫、湿毒疫、扶正祛邪等中医理论思维指导,处方用药便没有了方向,更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绩。事实证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我们阐明中医理论,可促进理论中蕴含的中医原创思维优势进一步彰显,从而保证临床疗效显著。当然,为阐释理论及疗效,可从调节免疫、抑制炎症风暴、改变病毒环境、修复病理损伤等各方面入手。
其次,阐明中医理论,可在继承古人原创思维的基础上求创新,使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得以优化。比如,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体质思想在《黄帝内经》中也早有记载,辨病又是从古至今都用的诊疗思路,但是传统中医理论并没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我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实际上就是在阐明传统中医理论内涵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一个患者来看病,我们通过辨体-辨病-辨证确定,他是阳虚体质、糖尿病、阴阳两虚证,从这三个维度,我们对患者的疾病状态有了更全面的认知,遣方用药也会更加精准,临床疗效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