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痛风反复发作,也许跟爱喝饮料大有关系( 二 )


建议患者严格低嘌呤饮食 , 积极抗炎镇痛治疗 , 对受累关节进行局部冷敷 , 注意休息 。
3.间歇发作期
这是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发作 , 随着病情的进展 , 发作次数、频率逐渐增加 , 受累关节逐渐由下肢向上肢、由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发展 , 且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 。
建议患者积极就诊 , 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治疗 , 适度低嘌呤饮食 。
4.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这是长期显著高尿酸血症未获满意控制 , 大量尿酸盐晶体沉积在皮下、关节滑膜、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 。 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 , 形似“小石头” , 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 。 临床上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肿痛、畸形或功能障碍 , 有时也会急性发作 。
建议患者积极控制血尿酸 , 严格低嘌呤饮食 , 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
痛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 近期看 , 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 , 出现急性疼痛 , 影响生活质量;远期看 , 可导致尿酸性肾病如慢性尿酸性肾病 , 出现肾功能不全 , 甚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 长期尿酸高 , 还可诱发尿酸性结石 , 进一步加剧肾功能不全 。 此外 , 痛风带来的高尿酸血症还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
一言以蔽之 , 痛风这种代谢性疾病 , 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扯上关系 , 而它们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存在 , 还可以交恶 ,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
(3)发病为什么开始“年轻化”
根据临床观察 , 近年来我国痛风患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 同时患病群体的年龄也在逐渐“年轻化” 。
痛风的发病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 , 具有遗传倾向 , 根据临床医学统计 , 痛风患者中存在痛风家族史的概率大约在10%-20% 。 我们认为 , 痛风“年轻化”主要与当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 具体来说 , 饮食结构的改变是指年轻人偏爱高能量、高嘌呤的饮食 , 如海鲜、肉食比例较高 , 而新鲜蔬菜的比例较低 , 含糖饮料、果汁及饮酒摄入过多 , 而喝水较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指年轻人生活节奏快 , 工作压力大 , 经常熬夜 , 饮食不规律 , 容易出现暴饮暴食 , 如果体力活动越来越少 , 出现肥胖 , 更是雪上加霜 。
预防痛风“年轻化” , 应做到8件事 。 1.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2.戒烟、限酒;3.加强运动 , 但要防止剧烈运动过犹不及;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5.适量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6.控制体重;7.有意识地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8.尽可能规律饮食和作息 。
由此可见 , 痛风“年轻化”的高危人群也容易辨别——饮食不健康、肥胖、作息不规律、酗酒、爱喝饮料 。 这几类人如果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家族史 , 那发展为痛风的风险将更高 。
(4)痛风“治愈”也不能停药
痛风易得不易治 , 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降尿酸治疗 。 由于痛风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高尿酸血症 , 因此控制血尿酸水平是痛风治疗的基石 。
研究表明 , 有效的降尿酸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阈值以下 , 还能预防单钠尿酸盐晶体形成 , 减少痛风发作次数 , 减轻患者疼痛 , 促使痛风成为唯一可“治愈”的慢性关节炎 。
国内现在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分为“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两大类 , 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 。 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 减少尿酸合成;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 , 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 , 促进尿酸排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