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刘震:从认识论角度理解贯彻“动态清零”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正在全球肆虐 , 低死亡率和大量感染者为轻症、无症状的表现 , 似乎给一些国家“躺平”的防疫政策提供了支持 。 我国坚持实行“动态清零”防疫政策 。 面对中外防疫措施的差异 , 尤其是严格的防疫政策给个体和区域造成的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不便 , 催生一些人在思想上对我国防疫政策的质疑、不理解乃至抵触 。 为此 , 有必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阐释“动态清零”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绝不能与其他已知疫情(如流感)等同视之 。 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 , 人类目前对它的认知不够 。 新冠病毒有三个特点:一是超强自我突变能力和传播力 , 且新的突变株不是在原有突变毒株基础上进化的 , 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会不会突变成传播速度更快、毒力更强的毒株;二是人类可以反复感染不同的突变株 , 但反复感染后会不会导致重症率、死亡率增大尚不得而知;三是对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的并发症、后遗症知之甚少 , 部分研究已发现感染后会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 。
鉴于此 , 我们不能拿新冠病毒类比普通流感等病毒 。 我们已知的是新冠病毒通过细胞的ACE2受体感染 , 而黄种人的ACE2受体明显高于白种人 , 即使国外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对感染者影响甚低 , 我们也需要有基于中国人群的数据才能更好保护自己 , 唯一办法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 。
比较各国的防疫政策 , 中国除了“动态清零”别无他路 。 首先 , “动态”是认识论的问题 , 是党和政府基于对新冠病毒认知的一种科学态度 , 是利用唯物主义认识疫情的具体表现 , 即客观上新冠病毒不会被消灭 , 它会在不确定的时间、地点感染人类 , 但基于一些自然因素、尤其是一些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 , 病毒不会在特定区域人群中长期存在 。 其次 , “清零”是方法论的问题 , 是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一定的主动干预措施 , 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控制、消除新冠病毒的流行 , 这已经过实践检验 。
【疫情|刘震:从认识论角度理解贯彻“动态清零”】对动态的第二层面的认识 , 是一定区域的病毒传播存在时间跨度和感染人数两个变量 。 实践经验显示 , 积极有效的清零行为 , 配合广泛的疫苗接种及有效药物治疗等措施 , 可以缩短病毒传播时间、减少感染人数 。 传播时间短、感染人数少 , 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 目前研发的疫苗还不能形成接种人群完全、持续保护 , 治疗也无特效药物 , 且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使得疫苗和药物的有效性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 因此 , 主动清零是目前实现缩短传播时间、减少感染人数的唯一有效方法 。
对动态的第三层面的认识 , 是清零行为亦存在变化 。 处理好清零行为与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辩证关系 , 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清零手段 , 不搞一刀切 , 灵活机动 , “敌变我变” 。 在疫情流行初期阶段 , 可以通过大数据、流调等措施迅速有效控制感染者和密接人群时 , 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控制疫情是次要方面 , 方法上就应该实行点控、线控 , 及时清零;当疫情已蔓延 , 控制疫情就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 只能牺牲暂时的、局部的正常生产生活 , 果断采取更大范围的封控 , 尽快清零 。
为持续做好动态清零抗疫任务 , 一是要有基于大数据、流调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 对高风险人员、物品等持续监测 , 力争早发现、早隔离 , 科学精准确定封控范围 , 该小则小 , 该大则大;二是要有对于不同封控范围的组织保障能力建设 , 及时总结两年来各地疫情防控经验教训 , 结合本地区特点 , 制定不同封控规模的实施预案 , 进行“沙盘推演”甚至是“实兵演练” , 统筹好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作者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