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 特发性房性早搏的消融疗效和技巧( 二 )


对于肺静脉或上腔静脉起源的PAC , 行罪犯侧肺静脉隔离或上腔静脉隔离 。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填写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RFC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所有患者术后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 。 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 PAC的数量<100个/24h定义为临床成功 。
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共43例 , 男性23例 , 女性20例 , 平均年龄52.6±17.6岁 。 平均24h的PAC数量为21685±9596(范围为10,018~39,287) , 平均PAC负荷为28.9±13.7%(范围为10.6~60.3%) 。 详见表1 。
中国原创 特发性房性早搏的消融疗效和技巧
文章图片
表1病人临床特征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电生理标测和消融 , 无任何并发症 。 术中37例患者有自发PAC , 占86% 。 6例需使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PAC 。 32例(74.4%)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5次心房激动) 。 最常见的靶点为肺静脉、冠状窦开口和界嵴(表2、图3) 。
中国原创 特发性房性早搏的消融疗效和技巧
文章图片
表2标测和消融参数
中国原创 特发性房性早搏的消融疗效和技巧
文章图片
图3消融靶点分布图
成功消融靶点的激动时间领先体表心电图P波开始时间36±7.6ms 。 6例起源于左上肺静脉的患者行左肺静脉隔离术 。 6例右上肺静脉起源患者行右肺静脉隔离术 。 3例患者行SVC隔离 。
在标测过程中 , 心房激动顺序以及右心房和冠状窦之间的相对激动时间可鉴别自发PAC和导管操作诱发的PAC(图4) 。
中国原创 特发性房性早搏的消融疗效和技巧
文章图片
图4通过右心房和冠状窦激动顺序和相对激动时间鉴别自发PAC(①)和导管刺激诱发的PAC(②③④) 。 自发PAC时 , RA1-2心房激动早于RA3-4 , CS心房激动为近端至远端 , 且CS9-10心房激动早于RA3-4 。 PAC②粗看与自发PAC一致 , 但RA3-4心房激动早于CS9-10 , 提示导管诱发 。 PAC③中RA3-4心房激动早于RA1-2 , PAC④中RA3-4心房激动明显早于CS9-10 , 提示二者均为导管诱发 。
中国原创 特发性房性早搏的消融疗效和技巧】随访15±8个月 , 仅2例PAC复发 。 复发2例患者24小时PAC数量较基线显著减少 。 RFCA术后3个月与基线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