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小樱桃”激活乡村振兴“大产业”

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房县:“小樱桃”激活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小小的一颗红樱桃在房县城关镇八里村燃起生态种植的星星之火 , 并在全镇形成燎原之势 。 春赏花、夏摘果、秋观景、冬看雪 , 樱桃经济由“一月红”变为“四季火” , “一颗樱桃”激活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 4月29日 , 房县举办第八届樱桃采摘节暨《樱桃熟了》电影启动仪式 , 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领略了这颗小小“致富果”的魅力 。
房县:“小樱桃”激活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图片
育优种、建基地 , 强扶持
“一树樱桃带雨红” , 进入4月中下旬 , 漫步在八里村 , 放眼望去 , 满山遍野的樱桃树上 , 挂着一串串鲜红、滚圆的果实 , “红到十分春始去 , 香余一滴齿皆酥” , 这种兼具颜值和美味的小精灵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
20多年前 , 八里村曾发展樱桃近千亩 , 通过“三元嫁接”小范围种出“杜氏大樱桃” , 个大 , 色艳 , 味甜 , 市场价高 。 但种植技术不成熟 , 不能适应本地气候 。 2011年 , 在外打拼的八里村小伙李建明返乡种樱桃 。 为改良老品种 , 他四处拜师学习樱桃种植、管护技术 , 终于培育出了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新品种“八里旺樱桃” 。 新品种抗逆性强 , 树形娇小且挂果均匀 , 便于管理、采摘 , 果实饱满圆润、肉甜汁多、色泽鲜红 , 常温下可存放5天左右 , 在0-5摄氏度环境下最长可保鲜22天 。 李建明牵头成立了房县八里旺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 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樱桃示范园和种苗基地 。
房县:“小樱桃”激活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图片
樱桃好吃树难栽 。 近年来 , 城关镇围绕“一颗樱桃”做文章 , 采取“培植示范户、确定示范村、多渠道扶持、保姆式服务”等措施 , 紧紧围绕“十里樱桃长廊、万亩樱桃基地”建设规划 , 创新和做实“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 , 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荒山荒地等处“见缝插针”式种植樱桃树 , 抱团培育樱桃产业 。 该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带动、农民为主、市场运作 , 大力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 , 加大樱桃基地建设投入力度 , 改造更新低产低效樱桃园 ,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樱桃园;出台优惠政策 , 鼓励种植大户兴建樱桃基地 , 对符合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等政策的优先列入项目计划 , 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采取转让、租赁、代耕代种等形式 , 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樱桃 , 把小樱桃做成大产业 , 打造城郊“花果山” 。 还借助星创天地公司搞技术讲座 , 家家户户懂技术 , 科学种植樱桃 。 目前 , 樱桃产业种植规模达到万余亩 , 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经济效益分析会等100余场次 , 培训新型农民技术员和科技带头人2000余人次 。 由此“房县樱桃”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湖北省“林木良种证” 。
房县:“小樱桃”激活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图片
树品牌、促融合 , 效益火
“以前种庄稼一季都要锄几道草 , 一亩地收入也只有七八百元 , 如今种樱桃 , 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5月2日 , 八里村民李必成乐呵呵地说 。 今年 , 他家的樱桃收入在6万多元 , 家里吃穿都用不完 。
“樱桃红 , 日子甜 。 ”八里村515户人家 , 家家房前屋后种樱桃 。 少的两三亩 , 多的十亩以上 , 靠樱桃实现年收入一二十万元的农户有几十家 。 冯家洪和李建明等大户 , 年收入早已超过三四百万元 。 村民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 村集体年增收5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