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中的肩膀痛:一种“如鲠在喉”的深刻体验!

瑜伽练习中的肩膀痛:一种“如鲠在喉”的深刻体验!
一早醒来 , 左肩膀后侧不太舒服 , 很紧 , 微痛 , 就好像有根筋在别着 , 扭头似乎也变得很僵硬 , 不够自然 。
心中冒出一个问号 , “我到底对自己做了什么?”原因是需要分析的 , 等练习完再细细琢磨 。
我先安静地坐了一会儿 , 内心好平静 , 手指尖麻麻的感觉很明显 , 甚至让人有点着迷 , 不想站起来 。
又多了几个呼吸后 , 我走上垫子开始这一天的练习 。 面对肩膀的不适 , 我又会在阿汤旅程上遇到什么样的风景呢?充满期待!
从第一个拜日式开始 , 肩膀的不适感就一直在提醒我 。 手臂上举式 , 本来相对简单 , 怎么肩膀想下沉时 , 那个位置就有点疼 , 外加抻着的感觉 。
到了半前屈 , 抬头竟然有点费劲 , 在这个体式中会受到限制 , 是我始料未及的 。
四柱和上犬式还好 , 一切如常 , 下犬式就不太行 , 肩膀那里隐隐作痛 。 看来一旦涉及肩膀远离耳朵的体式 , 我就会觉得便扭 。
便扭的感觉自然是不好受 , 但好的一面是 , 我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身体上 , 专注度就会无意识地提高 。 毕竟 , 我不想让自己肩膀那么抻 , 只好小心翼翼地练习 , 也就能顺便收获专注 。
做到扭转体式 , 肩膀的不舒适感又会冒出来 , 感觉身体不太灵活 , 那个位置好像有瘀堵 , 能量无法通行 。
双角式C , 一个打开肩膀的体式 , 我以为那个位置会有反应 , 但事实是做起来很轻松 , 后背很舒适 , 没有任何不舒服 。
看来 , 很多时候 , 我们想象的与实际情况可能出现偏差 , 也许这就暴露了我们有限的认知 。
进行到反手祈祷前屈式时 , 我的脑子瓦特了 , 竟然直接进入到手抓大脚趾上提 , 还没开始数呼吸 , 总觉得缺点啥 , 原来是跳过了一个体式 , 那就回到反手祈祷前屈式 , 补起来 。
我这算后知后觉吗?我这到底是太专注身体的感受了 , 还是走神了呢?搞不懂!不让自己纠结 , 随着呼吸 , 继续练习 。
坐立体式对于我挑战有点大 , 感觉前面几个体式在保持中 , 肩膀都会远离耳朵 , 就会牵动我那根筋 , 不太自然 。
同时 , 出体式时 , 还要抬头保持一个呼吸 , 那时相对煎熬的时刻 , 用“如梗在喉”形容肩膀位置的不爽很形象 。
到了捆绑体式 , 肩膀会有点受限制 , 做体式的深入程度似乎比平时浅一些 。 我还没能深刻地体会差别 , 5个呼吸就到了 , 就要匆忙地进行到下一个体式 。
这就是阿汤有趣的地方 , 整个练习都是流动的 , 而这种流动不是为了流动而流动 , 是为了让呼吸保持同一个节奏 , 再让身体进入到不同的体式 , 从而去提升呼吸的能力 。 (这一句包含我对阿汤的理解与感受 , 仅供参考 。 )
之后的轮式和肩倒立系列 , 我感觉是疼痛感或身体受限最明显的几个体式 。 特别是肩倒立 , 我能清晰感受到双手撑的位置与平时不太一样 , 应该更往下放 , 但不知为何 , 我就没敢做到那个位置 , 也许是怕疼痛感来得更猛烈 。
结果就是身体都不是一条肉眼可见的直线 , 角度实在有点大 。 好吧 , 进行自我练习 , 我就原谅自己了 。

头倒立 , 也是一个神奇的体式 , 当我低头准备时 , 肩膀有点抻 , 可一旦进入了头倒立 , 肩膀处没有任何不适 , 只会回到与恐惧相处的博弈之中 。
当第一个头倒立起来后 , 一个小人在说话 , 既然肩膀不舒服 , 做一个头倒立就好了 。 可下来以后 , 另一个小人跳出来 , 说 , 身体没有不舒服 , 那就还坚持练习呗 , 不要以此为借口 。
嗯 , 他说得对 , 我在给偷懒找借口 。 于是 , 默默地把剩下两组头倒立做完 。
曾经幻想 , 会不会一场阿汤练习做完 , 肩膀处的不适就烟消云散了 。 事实证明 , 并没有 , 这不适感比想象得要严重一点点 。
原因无非几个 , 昨天在空调的环境下 , 我吹了小风扇 , 让肩膀受凉了;晚上睡觉 , 脖子落枕了;在床上躺着的位置不太对 , 让颈椎累着了;前一天的头倒立 , 可能发力点不太对 , 拧巴了……
最后一个理由 , 有点牵强 , 但依旧列上吧 。 我能做的就是 , 尽量避免上述原因 , 给身体足够的时间修复 , 让它重回舒适自由 。
带着一颗好奇的心 , 看看这次的肩颈不适 , 经过几天能痊愈 。 同时 , 这段时间的练习感受 , 又会有什么不同 。
有时 , 我觉得人生最有趣的在于体验 , 像疼痛这种 , 其实也是给了我们多一种体验的机会 , 让人生丰富起来 , 不是吗?
【瑜伽练习中的肩膀痛:一种“如鲠在喉”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