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出可能转重的新冠感染者?临港方舱华山医疗队用“一天不停一人不漏”的办法

早期筛查和鉴别出有病情加重风险的感染者 , 成为目前各支医疗队重要的工作 。
采访人员|黄祺
5月3日 , 一位96岁的老奶奶从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康复出院 , 这是华山医院医疗队负责的患者中 , 曾经重症、经过积极治疗后出院年龄最大的患者 。
“华山医院医疗队对这位重症的老奶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 老奶奶进入方舱前骨折没有愈合 , 病情加重后我们非常担心她的安危 。 她出院那天我们都非常欣慰 , 她也一直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 ”华山医院方舱医疗队陈轶坚医生说 。
如何找出可能转重的新冠感染者?临港方舱华山医疗队用“一天不停一人不漏”的办法
文章图片
华山医院医疗队救治的一位高龄感染者
华山医院负责临港方舱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 , 而华山医院医疗队在临港方舱负责两个舱病区 。 4月下旬 ,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将部分区域转型为定点医院 , 目的是提高对普通型和有基础疾病的轻型新冠感染者的诊治能力 , 预防和减少重症的发生 。
如何找出可能转重的新冠感染者?临港方舱华山医疗队用“一天不停一人不漏”的办法
文章图片
临港方舱医院
陈轶坚医生是华山医院医疗队的医疗负责人、舱长 , 他表示 , 医疗队每日由舱长带领高年资医护团队查房 , 监测每个患者的氧饱和度 , 尤其是活动以后的氧饱和度 , 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 。 由于方舱的医疗条件有限 , 依靠这种看起来比较“笨”的方法 , 可以发现那些病情可能转重的患者 。 一旦发现这样的患者 , 就会给予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 。
由于及时发现这位96岁老奶奶的病情变化 , 老人在接受了精心的治疗后 , 仅仅一周时间就康复出院 , 这对于医疗队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
近几日上海新增新冠感染者人数持续下降 , 危重症患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有下降的趋势 。
高龄、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这些是上海本轮疫情中危重症患者和死亡病例共有的特征 。 在上海各家定点救治医院和方舱医院 , 早期筛查和鉴别出有病情加重风险的感染者 , 成为目前各支医疗队重要的工作 。
每天查房 , 不漏一个人
临港方舱医院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之一 , 总共有13600多张床位 , 除了华山医院医疗队以外 , 还有来自江苏、浙江的数十支医疗队入驻支援 , 近期又有贵州、山西、河南医疗队加入增援 。
华山医院医疗队负责两个舱的病区 , 前期管理700多张床位 , 升级亚定点床位后管理500多张床位 。
尽管方舱医院收治的大部分是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 , 但医疗队也遇到过集中收治一批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感染者的情况 , 救治任务一度非常繁重 。
尽早发现和鉴别出可能转重的病人 , 一直是华山医院医疗队关注的重点 。 因此从入驻方舱开始 , 华山医疗队就坚持由舱长带队每日查房 , 关注每一个病人的情况 。
医疗队护士每天监测感染者活动后的血氧饱和度 。 “很多感染者在方舱不太爱动 , 我们会要求感染者起床活动几分钟后再测量血氧饱和度 , 得到一个比较能够反映感染者病情的数据 。 ”一旦发现异常 , 医疗队就会立即安排患者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
如何找出可能转重的新冠感染者?临港方舱华山医疗队用“一天不停一人不漏”的办法
文章图片
华山医院医疗队管理的病区每天检测感染者血氧饱和度
陈轶坚医生解释 , 血氧饱和度下降说明病毒可能已经感染到肺部 , 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2020年武汉疫情时医生们就发现 , 很多患者看起来能够活动、症状并不严重 , 而一旦去测量氧饱和度 , 其实已经下降到非常危险的水平 。 而这种患者病情加重的速度会非常快 , 一些患者甚至来不及抢救就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