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来访者须知:心理问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听心理专家马承宁聊聊( 三 )



第三个心因性因素是不良的意志品质 。 你是不是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一些人 , 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 或暴跳如雷、或皱眉拉脸、或喋喋不休、或哭天喊地、或心烦意乱?“路怒”一族、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某些娇生惯养者或家中“独裁”者皆是如此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意志品质问题——延迟满足能力极差 。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 以及在等待的过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力”或者“耐受力 。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人学会等待 , 也不是一味地压制自身的欲望 , 而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 , 达到长远目标的能力 。 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


20世纪60年代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 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进行的 。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 , 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 , 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饼干棒 。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 , 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 , 也可以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 。 如果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 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 , 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 , 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 。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 , 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 , 拉自己的辫子 , 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 结果 , 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等待 ,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 , 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 , 半分钟后按了铃 。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 , 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 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


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 , 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 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 , 成绩分数也较低 。 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 。 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 。 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 , 直到他们35岁以后 。 研究表明 , 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


说到底 ,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 , 其中包括情绪管理能力 , 时间管理能力 , 注意力管理能力 , 目标管理能力等 。 而自我控制力就是意志品质的其中一种 。 一个自我控制力不强的人 ,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 就会情绪化 , 这背后是一种悲观、任性、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 。 时间久了 , 就会积累成心理疾病 。 因为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