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头”等大事不容含糊!( 四 )


当然 , 由于“电”这个概念在癌症治疗当中实在是太“时髦”了 , 很多忽悠人的骗子也编出了许多“用电流/电磁治疗癌症”的谎言 , 大家在了解或参与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甄别 。
总得来说 , 什么样的方案是可靠的呢?
FDA批准了、NMPA批准了的 , 肯定是疗效非常可靠的;FDA或者NMP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了的 , 代表这种方案理论可靠 , 并且已经在临床前和动物试验当中取得了初步验证 。
而信誓旦旦地宣称“只要花钱就保证治愈”的 , 就肯定是骗子了 。
全身治疗
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仅仅能够处理患者脑内的病灶 , 如果想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 , 控制患者原发病灶的治疗及全身治疗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
临床常用的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 在这几种治疗方案之中 , 结合疗效与不良反应两方面考虑 , 靶向治疗的效果显然优于化疗;但并非每位患者都能检出有获批药物的突变靶点 , 且长期使用靶向药物有发生耐药的风险存在 , 因此目前化疗也是无可取代的重要治疗手段 。
不论是哪种全身治疗方案 , 首先必须具备的一点是入脑性 。 在使用了各种“手段”之后癌细胞通过了血脑屏障并在患者的脑内定植 , 而药物想要进入病灶“追击”癌细胞 , 同样也需要具备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
部分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对于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佳 , 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分子量较大 , 被血脑屏障像阻拦“有害物质”一样过滤了出去 。
考虑到这样的特点 , 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将治疗脑转移病灶作为了研究的重点 , 新药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为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
我们先从靶向治疗讲起 。
1EGFR
EGFR抑制剂 , “上帝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 重要性自然不必说 。
文中所提到的一个经典案例 , 就是由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所创造的 。 患者治疗前 , 颅脑MRI检查提示 , 她头颅中大大小小的转移病灶数量超过20个 。 但在接受了仅仅5周的奥希替尼治疗之后 , 患者颅内的病灶 , 完全消失!
除了奥希替尼 , 其它EGFR抑制剂治疗脑转移病灶的疗效也非常出色 。 第一、二代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等) , 治疗颅内病灶的缓解率在60%~70%;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等) , 治疗第一二代药物耐药的患者 , 颅内病灶缓解率仍然高达60%~70% , 控制率更是接近100% 。
这说明 ,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患者可能很难耐受放疗 , 或颅内转移病灶数量过多等) , 可以考虑先使用药物治疗 。 如果患者对于药物的响应良好 , 很可能靶向药物的治疗能够为脑部放疗提供条件 , 甚至 , 部分患者有希望直接凭借药物治疗完全消除病灶 。
2ROS1/ALK
ROS1和ALK , 非小细胞肺癌的两大“钻石突变” , 对于整个治疗过程的价值更加明显 。
许多驱动基因突变导致的肺癌 , 都是脑转移风险比较高的类型 。 因EGFR突变导致的非小细胞肺癌 , 发生脑转移的风险高达44%~63%;ROS1或者ALK突变的患者也有约30%~40%的风险 。 47%的ROS1阳性患者 , 以及33%的ALK阳性患者 , 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发生进展的部位 , 就是脑 。
我们列出了几个使用克唑替尼单药治疗 , 但逐渐发生为脑转移的患者 。 整体来说 , 这部分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 , 除了颅脑病灶以外的其它靶病灶控制都相当不错 。 但不论是初始存在脑转移的患者还是不存在脑转移的患者 , 最终癌细胞都会逐渐地向颅脑侵袭——这是一个克唑替尼“够不到”的地方 , 是这种方案的“致命弱点” , 于是癌细胞非常“狡猾”地躲向了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