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灌顶之纠结

text":"打乒乓球是前臂带手腕还是手腕带前臂?是腰带手还是胯带手?是该深蹲还是浅蹲?两脚间距是该宽一些还是窄一些?加摩擦是手腕转动初期触球还是末期触球?这些问题困扰到你了吗?令你纠结无比吗?为什么大师高手们说法不一?看看下面的解释 , 也许你会豁然开朗 。 是前臂带手腕还是手腕带前臂?如果我说不一定 , 你会不会骂我?先忍一会 , 看完一起骂 。 谁带谁取决于击球距离和击球方式 。 凡是腰胯参与的多、引拍幅度大、击球距离长的 , 需要前臂带手腕 , 比如拉弧圈、发球 。 凡是腰胯参与的少、引拍幅度小、击球距离短的 , 需要手腕带前臂 , 比如快撕、快带、拧拉 。 至于正手攻、反手拨、防守、挑打、弹击 , 可以认为不动手腕 , 只动前臂 , 因为这类击球方式都是击球前手腕放松随动 , 击球瞬间手腕绷紧固定 。 是腰带手还是胯带手?如果我说 , 有时分工 , 有时合作 , 谁当领导看情况 , 你能接受吗?以正手拉球为例 , 打乒乓球要求身体前倾 , 一方面是便于启动 , 另一方面 , 使腰胯相对锁定 , 在踩位的同时 , 腰胯一体转向侧面 , 上肢自然跟随 , 此时是合作 。 当来球落台 , 腰带手引拍 , 胯随腰向内压转 , 此时以腰为主 。 当开始迎击来球 , 腿、胯、腰、前臂顺序启动 , 手腕在触球瞬间加摩擦 , 这就是鞭打效果 , 此时是统一指挥 , 协调联动 。 击球完成 , 胯部转正 , 腰还要带着手再转一点 , 把重心也带到另一条腿 , 此时只有腰在动 。 从动作全程来看 , 如果只有胯没有腰 , 会十分的僵硬 , 不协调 。 如果只有腰没有胯 , 就会借不到腿和重心的力量 , 击球绵软无力 , 不稳定 。 是该深蹲还是浅蹲?两脚间距是该宽一些还是窄一些?这两个一起说吧 , 又要挨骂 , 因为我的答案是 , 随你的便 。 不论是深蹲还是浅蹲 , 取决于你的臀部和大腿的力量 , 以及身高体重 , 理论上深蹲能够更多地借助下肢的力量 , 但前提是你能够快速启动 , 如果你深蹲以后启动很慢 , 那就选择浅蹲吧 。 两脚间距第一个原因与上面相同 , 还有一个原因是打法 , 如果你以正手为主 , 建议两脚间距窄一些 , 只要做到比肩略宽就可以了 , 这样便于左右转换 , 也便于追身球快速让位 。 如果你以反手为主 , 两脚间距可以宽一些 , 反手照顾的范围会更大 , 但追身球就只能通过下蹲头顶击球来完成回球了 。 加摩擦是手腕转动初期触球还是末期触球?这回终于有唯一答案了:初期 。 无论是发球、拉上旋还是拉下旋 , 都要在手腕转动的初期触球 , 这是抓球的关键 。 有的球友将手腕转动分散在动作的全程 , 会导致加不上摩擦 , 吃不住球 。 但还有一条很关键 , 来球速度和出手速度决定了持球时间长短 , 加摩擦要合上来球的节奏 。 来球慢 , 出手也要慢一些 , 比如发球 , 要想发出强烈的旋转球 , 持球时间越长 , 发出的球越转 。 要想把下旋拉稳拉转 , 也需要放慢手腕的摩擦速度 。 上旋球球速较快 , 手腕的转动速度也要相应加快 , 才能实现顶蹭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