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家的味道:一碗“由川入黔”的红油水饺

本文转自:天眼新闻
留住家的味道:一碗“由川入黔”的红油水饺
文章图片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山路的侧街小巷上 , “周记红油水饺”的店门还未推开 , 一声声哼唱京剧的音调已先传了出来 。
“老板 , 一碗红油水饺 。 ”
留住家的味道:一碗“由川入黔”的红油水饺
文章图片
留住家的味道:一碗“由川入黔”的红油水饺】周维莉放下了播着京剧节目的手机 , 走进厨房洗洗手张罗了起来 。 “能吃辣的哈?”或许是幽咽婉转的京剧唱腔还在脑海盘旋 , 她眉眼间满是放松与笑意 。
热水饺盛入碗中 , 淋上油辣椒、芝麻粉、白糖等调料便可出餐了 。 这碗“家常”红油水饺 , 30多年来一直点缀着众多遵义市民的饮食记忆 。
留住家的味道:一碗“由川入黔”的红油水饺
文章图片
1958年 , 从成都出发 , 周维莉的父亲周纪达以京剧演员的身份跟随剧团来到贵州支援三线建设 , 就此在遵义安下了家、扎下了根 。 为了改善家庭条件 , 好厨艺的他决定做生意 。 1989年 , 在遵义市旧工人文化宫旁的小巷子里 , 周记红油水饺从一个小摊摆了起来 。
入乡要随俗 , 和周家一样 , 周记红油水饺也适应着遵义地方口味的变化 。 周维莉介绍说:“成都的红油水饺油重味甜 , 而遵义人喜欢辣椒香一点 , 芝麻酱也入乡随俗改成了更细的芝麻面 。 ”
留住家的味道:一碗“由川入黔”的红油水饺
文章图片
每家老字号都有着自己的口味秘方 , 说起自家的关键词 , 周维莉用了“家的味道”来概括 。 肥瘦肉讲究三七分、炼制油辣椒、把芝麻酱更换为细芝麻面……用心调整口味 , 家的味道或许就是这样被藏进了这份用心里 。
而这也和食客骆女士的评价一致 , “我经常来这里吃水饺 , 从学生时期到现在毕业工作 , 就是想念这个味道 , 朴素却好吃 。 ”从摆小摊、开店面再到开分店 , 从早八点营业到晚八点 , 用心经营的周记上榜了“遵义名优小吃” , 这份朴素的美味也把路人都留成了熟客 。
留住家的味道:一碗“由川入黔”的红油水饺
文章图片
受父亲的熏陶 , 周维莉从小就喜欢听戏唱戏 , 店里没客人时她便会跟着手机哼上两段 , 店铺里悠扬的京剧曲调能把无聊的午后也晃得有滋有味 , 于是她又聊起了父亲的京剧剧团 , “很多在遵义的四川人都会来我家吃水饺 , 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 ”
于是 , 仿佛一个小小的乡愁容纳所 , 走进周记点上一份红油水饺 , 感受川香黔味、旧物人情 , 还有那余音袅袅的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