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花几十万去打的“年轻激素”,其实并不需要花钱

文|倩
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衰老的感觉呢?
明星花几十万去打的“年轻激素”,其实并不需要花钱】身体容易发胖 , 生活习惯一如既往 , 体重却意料外的逐渐增加;
感觉身体素质不如从前 , 跑几步就开始喘气;
皱纹越来越多、皮肤松弛;
甚至发现自己有点变矮了...
而这些衰老的症状都与身体的一个经典通路息息相关 , 它就是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 。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某些前提下 , 小孩子身材矮小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长高 。 但实际上 , 生长激素(GH)不仅促进生长 , 还可促进脂肪分解、蛋白合成 , 甚至影响糖代谢 。 它与衰老关系密切 , 衰老过程中生长激素水平下降先于其他衰老方面的变化1 。
生长激素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作为媒介完成的,特别是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 。 老年人体能下降、体脂增多、骨钙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清中GH和IGF-I水平下降 。
明星花几十万去打的“年轻激素”,其实并不需要花钱
文章图片
(图源https://www.cusabio.com/c-20957.html)
可能会有朋友这样想 , 既然生长激素这么好 , 那么注射人工合成生长激素会不会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呢?
实际上 , 早在二十年前 , 科学家们就做了研究 。 普遍认为注射虽然可以改善老年人体能下降、体脂增多的状况 , 但长期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生长激素(GH)具有明显副作用,如: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关节痛及增加中风的几率等 。 因此 , 在没有进一步研究证实之前,我们应该谨慎使用外源性生长激素 。
明星花几十万去打的“年轻激素”,其实并不需要花钱
文章图片
(图源https://www.health.harvard.edu)
适度的运动 , 特别是力量训练(比如hiit)可以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而且改善程度要远远大于使用外源性生长激素 。 运动强度是影响生长激素(GH)释放的关键因素 。
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在0.75、1.00和1.25乳酸阈强度下运动,血GH水平明显高于非运动组,表明GH的释放与运动强度有关,大强度运动可引起GH释放量明显增加 。 由此科学家们推测在运动过程中随运动强度的增加,GH的释放可能存在一个强度阈,这一强度阈约等于乳酸阈2 。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乳酸阈就是指从有氧运动(散步 , 游泳 , 慢跑等等)到无氧运动(快速跑 , 举铁等)的临界点 。 因为无氧运动 , 运动强度太大了 , 糖无法充分氧化分解 , 而是以无氧酵解的形式提供能量就会产生乳酸 。 在这个临界强度以下就是有氧运动 , 而在这个临界强度以上就是无氧运动3 。
明星花几十万去打的“年轻激素”,其实并不需要花钱
文章图片
还有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方法是热量限制(间歇性断食) 。 曾经 , 美国多个临床中心联合开展了对人类为期两年的短期热量限制临床试验 , 受试对象为21岁-50岁的中青年男女 。
研究发现 , 减少25%的热量摄入 , 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热量限制组所有常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显著降低 , 包括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收缩压和舒张压 。 研究还发现 , 减少15%的热量摄入 , 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和氧化应激 , 减缓细胞衰老速度 。 相反 , 过度摄入热量会使体内细胞耗氧增加 , 细胞氧化损伤 , 加速衰老4 。
明星花几十万去打的“年轻激素”,其实并不需要花钱
文章图片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 这个研究的作者认为60岁以后的人类寿命差异中大约有25%-32%是由基因决定的 。 他对日本和德国的百岁人群研究发现 , FOXO3A基因变异是人类长寿的基因因素 , 因为这个基因变异的个体对一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相关的通路响应减弱 , 可能会减缓细胞衰老的速度 , 增加对环境压力的抵抗力 , 减少许多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风险 , 延长个体预期寿命 。 如果我们人为地去减少压力 , “心大一点”那么应该也有相同的延年益寿的功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