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不扫疥,一冬难行走”,此俗语怎么理解?扫疥是指什么?

我国民间的农村俗语 , 质朴、精辟而有道理 , 是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 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 , 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 不可小觑!
那么 , 农村俗语“立冬不扫疥 , 一冬难行走”是什么意思?扫疥又是指什么呢?
从字面意思看 , 大意就是说:在立冬这天如果不祛除疥虫的话 , 一个冬天里都会比较难熬 。 虽然有些夸张 , 但一旦理解下来 , 你会深以为然!
“立冬不扫疥,一冬难行走”,此俗语怎么理解?扫疥是指什么?
文章图片
一:什么是扫疥?
“扫疥”就是指扫除疥虫 , 那为什么要扫除疥虫呢?疥虫真的有这么可怕吗?疥虫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物种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
关于疥虫的记载 , 可谓历史悠久 , 源远流长 。
早在我国隋朝时 , 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 , 雌疥螨会在人的皮肤表面交配 , 还会在角质层里挖掘隧道 , 然后产卵在孔穴里 。
待3-10天以后 , 就有幼虫孵出来 , 在皮肤上活动 , 成为蛹 , 最后再成为虫 。 这个虫 , 就是我们常说的“疥虫” 。 此过程说来让人起鸡皮了 。
便这还没完 , 疥虫可在人体皮肤存活近1个月 。 而在雌疥螨刚开始挖掘及疥螨卵在毛孔里活动时 , 人的皮肤就已出现了过敏的红肿症状 。
如下图所示:
“立冬不扫疥,一冬难行走”,此俗语怎么理解?扫疥是指什么?
文章图片
同时出现一些“红疙瘩”一样的小包包 , 让人奇痒难忍 , 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疥疮”之症 。
而疥疮大多在晚间发作 , 让人觉得更痒 , 因为疥螨喜欢在夜间活动 。 这种难忍的瘙痒感 , 会让人忍不住去抓它 , 而一旦抓破 , 就会传染到身体的其他地方 , 最终遍布全身 。 也就是说 , 疥疮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
到最后 , 或可能出现“疥疮结节”的症状 , 这种就是疥疮最为严重的一种表现 。 疥疮长时未被治愈时 , 就会出现“疥疮结节” 。
以上 , 就是疥虫形成并至疮的整个过程 。
“立冬不扫疥,一冬难行走”,此俗语怎么理解?扫疥是指什么?
文章图片
此过程让人心惊肉跳 , 非常遭罪 , 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 。 试问 , 如果立冬时不去除疥虫的话 , 整个冬天还会好过吗?
按说 , 疥疮的发生 , 是不分任何季节的 , 但冬季却是疥疮的高发季 。 因为疥虫喜欢在寒冷的环境里滋生 , 天气一冷下来 , 就容易在人体表面滋生 。
而在春夏秋的三个季节里 , 紫外线更强 , 温度更高 , 疥虫就难以存活 。 再加之人们勤晒被褥、勤洗澡 , 人的身体及皮肤清理干净了 , 疥虫也就无法附着在人的皮肤表层了 。
综上所述 , 疥虫极容易在寒冷的冬天滋生 , 会让人体奇痒难耐、引发疥疮 , 危害到人体 , 因此人们一旦入冬就要扫疥 , 让疥虫远离自身 。
“立冬不扫疥,一冬难行走”,此俗语怎么理解?扫疥是指什么?
文章图片
二:如何“扫疥”?
清朝 , 孝庄皇后身边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宫女 , 叫苏麻喇姑 。 这位厉害的宫女颇富传奇色彩 , 她有一个很奇怪的做法 , 就是每年只洗一次澡!
传说 , 苏麻喇姑终年不浴 , 只有到除夕这天时 , 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 , 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 。 这种做法 , 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 , 在我们看来 , 苏麻喇姑的做法并不可取 , 因为身体很少清洁 , 在充满污垢的同时 , 必会长满疥虫 , 那时浑身必会奇痒难耐 。
“立冬不扫疥,一冬难行走”,此俗语怎么理解?扫疥是指什么?
文章图片
于我们而言 , 为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长疥虫 , 就要时刻注意个人卫生 , 勤洗澡 , 将身体清理干净;勤洗、勤晒被褥、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等 , 必要时还要用开水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