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命运投掷包袱( 四 )


再比如 , 出门在外 , 黑灯几乎不走盲道 。 根据他的经验 , 有些盲道 , 半路会出现消防栓、隔离墩 , 或者走着走着突然就走“没”了 。 他最怕的是盲道走一半 , 突然拐个弯 。 他用“包袱”来批评:“铺成这样的 , 可能是我们盲人自己铺的 。 不然眼睛不瞎 , 也说不过去了 , 是吧?”
他依赖读屏软件获取信息 , 能适应6-8倍速的声音 , 这声音在普通人听来 , 像一道电流 。 但他也经常遭遇“软件找不到可读内容”的故障 。 读新闻 , 明眼人能瞬间跳过评论区“哈哈哈”之类的内容 , 他只能耐心听下去 。
黑灯把这些经历 , 转化成一个个搞笑的包袱 , 他看不见观众的表情 , 但能清楚地听到一波又一波大笑 。
9月4日 , 一个北京周末的夜晚 , 天降的冰雹将商场的玻璃打得噼啪作响 。
剧场里的灯光暗了下来 , 观众攥着明黄色的演出票入场 , 等着黑灯登台 。
他向观众熟练抛出包袱 , 里面装着生活不那么公平的一面 , 还有帮这个群体改善生活的野心 。
有观众纠结 , 听到那些悲惨故事 , 究竟该不该笑 。 黑灯自认没有拿道德绑架人:“谁的生活不苦呢 。 至少我还不用像你们普通人一样 , 面对生活的这些苦难 , 毫无办法 , 眼睁睁地看着 , 就只能这样 。 我就不一样了 , 我可以视而不见 。 ”
黑灯觉得 , 判断观众该不该笑的唯一标准 , 就是好不好笑 。 如果想笑又不敢笑 , “可以给我转账” 。
所幸 , 在那一天 , 观众笑了 。
实习生王子伊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