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朱丹溪:眩晕、咯吐痰涎、纳差口渴,一个妙方,告别眩晕顽症

【名医朱丹溪:眩晕、咯吐痰涎、纳差口渴,一个妙方,告别眩晕顽症】名医朱丹溪:眩晕、咯吐痰涎、纳差口渴,一个妙方,告别眩晕顽症

文章图片

名医朱丹溪:眩晕、咯吐痰涎、纳差口渴,一个妙方,告别眩晕顽症

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 , 曾治一个79岁的男子 , 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头昏眼花 , 感觉头部沉重 , 且手足无力 , 还有一个典型的症状那就是咯吐痰涎 , 而且是一口接一口 , 当然这个是发作的时候才这样 。 从主要症状来看 , 这个患者体内有痰 。
朱丹溪给这个老人诊察时 , 除了显而易见的症状外 , 也十分重视切脉 。 当下给老者诊脉 , 发现他的脉象是左手脉象散大而缓 , 右手脉象缓而大 , 但是右手脉象虽大 , 却没有左手的脉象大 , 且右手脉象重按无力 。 从脉诊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 , 那就是这个患者气血两虚 。
除了显而易见的症状 , 加上诊脉 , 还有一些主诉 , 那就是饮食略减 , 食纳不佳 , 口有微渴 , 大便三四日一次 。 从主诉来看 , 这个患者体内有火 。 当时给这个患者会诊的中医不止朱丹溪一个 , 还另有几位 。 而其他几位几乎众口一词的认为 , 要给予升提、辛散之用的“风药” 。 但是 , 朱丹溪却极力反对 , 认为如果使用了这样的“风药” , 这个患者等到春深的时候将会“必死无疑” 。

由于朱丹溪是遐迩闻名的大医 , 虽然其他医者不好与朱丹溪叫板 , 但心里显然是不爽的 , 于是便请教朱丹溪 , 这种病症当如何治疗?朱丹溪认为 , 这虽然是一个眩晕的主证 , 但是却是一个身体大虚的病症 , 应当采用补药进行治疗 。 朱丹溪此话一出 , 众医面面相觑 , 表示不敢相信 , 但是既然朱丹溪发话了 , 他们也只好极不情愿的离去 。
朱丹溪让患者家属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陈皮这几味中药 , 浓煎作汤 , 送服连柏丸三十粒 。 于是这样用了一年半载 , 不仅疾病基本痊愈 , 而且精神状态堪比少年人 。 不得不说 , 朱丹溪所开之方药 , 的确有一种春风化雨之感 , 让这个老年患者枯木逢春 。
那么 , 这个连柏丸究竟是何许方也?实际上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 这个连柏丸简直不要太奇妙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而是讲究的“集合打团” 。 连柏丸其实只有两味主药 , 就是黄连和黄柏 , 将这两味中药用姜汁炒过之后 , 研为细末 , 然后再用姜汁煮糊为丸 。 如果就单纯的这样两味中药制作而成的中成药 , 并不足为奇 , 它真正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是服用方法 , 用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芍药等中药 , 作大剂、浓煎汤 , 送服丸药 。 而且按照朱丹溪的用法 , 春夏秋季按照此法施治 , 如果是冬季 , 加干姜少许 。

连柏丸这个方剂 , 在《丹溪心法》中却没有记载 , 现存文献中最早出自清代医学家潘辑所撰的《证治宝鉴》中 , 后被清代名医魏之琇写入《续名医类案》 , 所以目前连柏丸的最早出处依然是个谜 。 但尽管如此 , 连柏丸这个方子的组成和用法 , 的确堪称奇妙 , 清代名医魏之琇对这则医案给予了高度评价 , 说“此症大补而佐以连、柏 , 妙不可言矣” 。
朱丹溪使用黄连、黄柏 , 姜汁为丸 , 也是颇有含义的 , 诚如魏之琇所说 , 这个医案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 , 这个疾病的根本在于肝肾二经 , 用黄连清肝火 , 用黄柏清肾火 , 考虑二药皆为苦寒 , 于是重用生姜汁为丸 , “可谓尽善” , 而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陈皮这几味中药煎成浓汤后送服丸药 , 意在益气养血、止血清热 , 尤其是适合大虚所致的眩晕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