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港镇:红绿“生金”闯出突围之路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洋港镇:红绿“生金”闯出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洋港镇:红绿“生金”闯出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洋港镇:红绿“生金”闯出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远山如黛翠欲滴 , 近水含烟白鹭飞 。 秋日的洋港 , 朝阳河畔稻谷飘香 , 幕阜山下炊烟袅袅 , 这座位于鄂东南边陲的小镇处处涌动着活力与希望 。
岁序更替 , 动人诗篇续写崭新的华章 。 沙地折粉跑出“加速度” , 茭白产业开启“致富梦” , 晶全照明照亮“致富路” , 下磨花菇化身“金元宝” , 月山茗峰尽显“茶魅力”……今天的洋港顺势而为 , 光华更胜往昔 。
时光荏苒 , 如椽巨笔刻录幸福的痕迹 。 代代相传的柯少轩事迹 , 赓续着这片土地的红色血脉;风景秀美的百洞峡景区 , 融合生态旅游与运动休闲于一体;崩山村的老年活动中心 , 打造了全村老年人的“幸福驿站”……今天的洋港乘势而上 , 再创辉煌 。
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
洋港镇:红绿“生金”闯出突围之路】洋港镇东与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相连 , 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泉口镇为邻 , 北与江西省瑞昌市洪一乡毗邻 。 鸡鸣三县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 作为典型的口子镇 , 这个总人口只有4.7万人的小镇 , 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3.9万人 。
耕地面积3.8万亩,山场面积17万亩 , 洋港镇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 紧紧围绕“秀美洋港”建设目标 , 着力打好“生态牌” , 奋力书写“绿色答卷” 。
青山绿水之间 , 白鹭翩翩而飞 。 这个秋日黄昏 , 落日余晖之下 , 漫步朝阳河畔 , 金黄色的稻浪翻滚起伏 , 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检测鸟的白鹭在水面上翩跹起舞 , 不时飞往群山之间 , 点点鹭影映入眼帘 。
近年来 , 洋港镇大力开展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作 , 着力打造“生态洋港” , 还百姓一片蓝天白云 , 一方绿水青山 。 全镇复绿面积518.6亩 , 栽种侧柏、大叶女贞、马尾松等6种树种共计12.7万株 。
围绕绿色产业求发展 , 助力“点绿成金”惠民生 。 如今 , 洋港镇形成了折粉产业、茶产业、茭白产业、花菇产业等特色循环产业和生态旅游业 。
“茭白种下去 , 穷根拔起来!”2019年引进的浙合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截至目前已建成覆盖坳上、洞下和黄坪等村的高标准茭白基地600亩 , 基地产出的茭白肉质紧实、味道清甜香脆 , 日产近10万斤 , 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 , 累计带动就业1万余人次 。
“好山好水出好茶 , 一片好茶富一方 。 ”洋港镇华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茶叶面积近千亩 , 种植品种有白叶1号、黄金芽、福鼎大白等 , 年产红茶1.2万斤 , 纯利润300多万元 。
“阳新折粉看洋港 , 洋港折粉看沙地 。 ”沙地村折粉专业合作社年产量可达120万斤 , 年产值高达800万元 , 村里几乎各个湾组都有大大小小的家庭小作坊 。
“种下花菇朵朵 , 收获金钱串串 。 ”下磨村同旺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 , 吸收村里57户156人就业 。 2021年 , 合作社共种植40万棒花菇 , 产出50万斤鲜花菇 , 产值突破200万元 。
“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众多 , 洞外凌空而建的栈道曲折相连 , 凭栏远眺山水如画 。 ”这是百洞峡留给前来游玩的人的印象 。
洋港镇洞下村因地制宜 , 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 投资约3.2亿元 , 按照4A级标准打造了面积达204.43公顷的百洞峡景区 , 结合了山地运动、康养度假和峡洞探秘开发为一体 , 奇洞多、泉水清、景观美、概念新 。 目前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量的80% , 其中包括洞内栈道、洞外挂壁栈道以及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