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治未病优势 “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发挥治未病优势 “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文章图片
图为近日拍摄的黑龙江勃利县勃利镇元明村“寒地中草药小镇”(无人机照片) 。 “寒地中草药小镇”目前正在试运营中 , 这里将被打造成集中医康养、游学研学、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中药主题集群 。 新华社采访人员谢剑飞摄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 提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 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维护、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 , 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 实施中西医综合防控 , 在健康中国行动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
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历史机遇期 。 从大健康的视角 ,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等方面优势并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 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乃至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
中医“治未病”理念有其独到优势 。 中医强调从“天地人”整体着眼辨证论治 , 并且因时、因地、因人管理健康 。 中医深受中华文化“有无相生”的影响 , 用“生成论”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医疗 , 是“以无为本”的医学体系 。 通过“身心同治”、“杂合以治”、“活法巧治”、“内病外治”、“食疗能治”等健康管理思路 , 从而达到让人不得病、少得病的目的 。
随着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和健康质量 , 健康管理也逐渐从“治病”向“防病”前移 , 在这个意义上 , 中医“治未病”将大有可为 。
我国健康需求不断增长 , 并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 。 中医作为“天地人”道术并重的医学体系 , 离不开天地万物的相互作用 , 这就需要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目前 , “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思路日益被业内所接受 。 如今 , 康养旅游、健康小镇建设方兴未艾 , 其中不乏中医药理念的指导与应用 。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 许多健康产业都乐于畅谈“康养旅游”、“医养结合”等理念 , 但由于配套措施不到位等方面原因 , 具体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 项目规划、投资主体、民政支持、建设用地、资金筹措、消防审批、医疗机构协同、投资回报等并没有深入研究 , 导致互相扯皮、办事周期拉长 , 形同“九龙治水” , 很多项目只停留在文件阶段 , 即使投资建成了园区或基地 , 也因为不注意发挥中医药特色 , 并不能提供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理念、文化以及特色产品 , 导致一些所谓的康养小镇人气冷落 , 持续发展成了一纸空文 。
笔者建议 , 要充分研究并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 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
发挥治未病优势 “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首先 , 精准挖掘中医“治未病”对某些疾病的独有优势 。
众所周知 , “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的世界难题 。 中医“道法自然” , 善于“扶正祛邪” , 通过植物药、非化学药物以及“非药物疗法”等各种调理措施 , 能让病人的精气神强壮起来 。 比如 , 使用饮食调节、针灸拔罐、按摩汤熨等措施 , 畅通血脉 , 调整脏腑机能 , 达到平衡阴阳、补虚泻实的效果 , 人体可以“不药而愈” 。 即使是用中药治疗 , 不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品 , 是“天地精华聚成药 , 四气五味入脏腑” , 中药是大自然亿万年自然进化的产物 , 属于得天独厚的精华物质 。 此外 , 中医药具有“低碳环保”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