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成功研发新型材料心脏瓣膜 使用寿命或延长一倍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国专家成功研发新型材料心脏瓣膜 使用寿命或延长一倍
文章图片
中国瓣膜病的治疗进入“聚合物”(polymer)新时代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7月12日电(采访人员陈静)心脏瓣膜病是指 , 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其他各种病变 , 引起的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发生功能上等的异常 。
采访人员12日获悉 , 今后 , 中国瓣膜病的治疗进入“聚合物”(polymer)新时代 。 与传统的生物瓣膜相比 , 这种新型材料的心脏瓣膜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 , 可达20-25年之久 。
据了解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葛均波及其团队的多位专家为患者江老伯成功实施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 植入了“聚合物瓣膜” 。 葛均波指出 , 能够将聚合物瓣膜由研究阶段转化应用至临床 , 是瓣膜技术和加工方式的革命性改变 。
中国专家成功研发新型材料心脏瓣膜 使用寿命或延长一倍
文章图片
目前 , 80岁的患者恢复良好 , 心功能分级提升 , 可以出院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20年前 , TAVR开始用于临床 , 全球已经有超过125万患者得到治疗 。 TAVR利用微创的经皮方式治疗主动脉瓣疾患 , 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 , 将人工瓣膜压缩在导管(输送系统)中 , 沿主动脉输送至主动脉瓣环的位置 , 释放人工瓣膜 , 以替代原来病变的瓣膜来进行开启和关闭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周达新介绍 , 与传统外科换瓣手术相比 , TAVR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 且能达到与外科手术一致、甚至更优的效果 。 在TAVR植入的人工瓣膜中 , 功能瓣叶是重要组成部分 。 既往 , TAVR的瓣叶使用的是猪或牛的心包组织(也称生物瓣膜) 。
葛均波告诉采访人员 , 被临床应用多年的动物心包组织有较好的耐久性及抗栓性能 , 但其使用寿命有一定局限性 , 一般为10-15年 , 且加工缝合要求很高 , 成本也高 , 不易剪裁成一些特殊的形状 。 这位专家介绍 , 随着材料学的进展 , 聚合物瓣膜可一定程度弥补动物心包瓣膜的不足 , 其更容易加工剪裁 。 在体外模拟实验中 , 一些聚合物瓣膜显示出比传统牛心包瓣膜更久的使用寿命 , 可达25年 。 同时 , 聚合物瓣膜无需抗凝 , 且开闭时也不会产生噪音 , 适合更年轻的病人 。
采访中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葛均波院士团队从动物实验阶段就参与了相关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材料瓣膜的相关研究 。 这种瓣叶具有零钙化、低凝血、高生物相容性的优点 。 据介绍 , 从生产工艺上 , 聚合物瓣膜可实现全自动化工业生产 , 产品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 合格率显著提升;同时该瓣膜的设计独特 , 大大降低了传导阻滞并发症的发生 , 并且还拥有预装、全可回收的特性 。
中国专家成功研发新型材料心脏瓣膜 使用寿命或延长一倍
文章图片
葛均波及其团队的多位专家为患者江老伯成功实施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 植入了“聚合物瓣膜”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据悉 , 接受手术的江老伯今年80岁 , 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 房颤 , 高血压 。 TAVR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 术后造影显示 , 瓣膜工作状态良好 。 目前 , 患者恢复良好 , 心功能分级提升 , 可以出院 。
中国专家成功研发新型材料心脏瓣膜 使用寿命或延长一倍】葛均波院士身兼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主席 , 是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总发起人 。 他曾成功研制了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 。 目前全世界有数家企业致力于研发耐久性更高的聚合物瓣膜 。 在他看来 , 聚合物瓣膜是极具前景的瓣膜治疗发展方向 , 有望解决目前生物瓣膜的不足 。 葛均波表示:“心血管疾病诊治团队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 推动心血管诊疗技术革新;同时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 要做一个能推动行业发展的‘大医生’ , 造福更多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