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古名方”,抗肿瘤、调免疫、抗衰老,是脾胃的“守护神”

一个“千古名方”,抗肿瘤、调免疫、抗衰老,是脾胃的“守护神”

文章图片

一个“千古名方”,抗肿瘤、调免疫、抗衰老,是脾胃的“守护神”

有一个奇妙的方剂 , 自打它正式出道以来 , 就被历代医家喜爱 , 都敬它为“君子” , 并在民间流传着“男不离四君”的说法 。 而所谓“四君”说的就是中医界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汤 , 它不仅是“男人的专宠” , 还是脾胃的“守护神” , 历经千年而不衰 。 古往今来 , 历代医家不仅仅爱用四君子汤 , 而且还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创造了很多经典名方 , 而基于四君子汤的作用 , 堪称“补气的组方” 。
我们现代所熟知的四君子汤 , 其实它最初不叫四君子汤 , 而是叫白术汤 , 最早见于《圣济总录》 , 最初是用来治疗“水气渴 , 腹胁胀满”的 , 当时的白术汤是由“白术、赤茯苓(去黑皮)、人参、甘草(炙)”四味中药组成的 , 使用方法是 , 将这四味中药各等分 , “粗捣筛” , 每次服用时取药末五钱匕(大约现代的10~12g) , 用水二盏 , 煎成一盏半 , 去渣温服 。 之所以取名白术汤 , 是因为白术的强大作用 , 诚如后世医家所说 , 白术为“安脾胃之神品”(《本草经疏》) , “脾脏补气第一要药”(《本草求真》) 。
但是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 , 便将其更名为“四君子汤” , 并且功效主治也有了很大的扩增 , 具有“温和脾胃 , 进益饮食 , 辟寒邪瘴雾气”的妙用 , 主治上也演变成了“荣卫气虚 , 脏腑怯弱 , 心腹胀满 , 全不思食 , 肠鸣泄泻 , 呕哕吐逆” , 原本的白术汤摇身一变成为四君子汤之后 , 不仅功效主治大有演进 , 而且受欢迎的程度也大有进步 , 并且自《局方》后 , 四君子汤广为流传 , 甚至还逐渐演变成“男不离四君”的千古名方 。

详细去探索四君子汤的方源 , 其实最早可能还不是《圣济总录》的白术汤 , 而是《伤寒论》的理中丸 。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都是四味中药 , 都含有“人参、白术、甘草”三味中药 , 所不同的是 , 四君子汤除了这三味中药之外 , 加的茯苓 , 而理中丸加的是干姜 。 为什么要加茯苓?从唐代及以前的本草学来说 , 可能《名医别录》所说“止消渴” , “开胸府 , 调藏气 , 伐肾邪” , “益气力” , “保神守中”比较符合四君子汤用药实际;而《本草汇言》更是指出 , 茯苓“至清至洁、至和至美之上珍也” , 可见茯苓绝非凡物 。 不过对于四君子汤的方源 , 不仅仅只是与理中丸有关 , 其实与薯蓣丸关系更为密切 , 因为薯蓣丸中包含了四君子汤的完整方药 。
四君子汤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据《局方》记载 , 全方由“人参(去芦) , 甘草(炙) , 茯苓(去皮) , 白术各等分”四味中药组成 。 按照《局方》所载的煎服方法是 , 先煎这四味中药研为细末 , 每次服用时 , 取药末二钱 , 用水一盏 , 煎至七分 , 随时可服 , 在服用的时候 , 还可以适当加入少了食盐 , 或者用白汤(现代用米汤或温开水均可)送服 。 四君子汤原方没有详细的剂量 , 现代通用剂量为 , 人参9g , 白术9g , 茯苓9g , 甘草6g , 水煎服 , 如果没有人参 , 可用党参代替 , 党参用量为人参的2~3倍 。
对于四君子汤的方药组成 , 究竟暗藏什么玄机 , 我们还得从它的君臣佐使来说起 。 对于四君子汤来说 , 配伍十分严谨 , 也中规中矩 , 全方四味药 , 君臣佐使各一味 。 全方以人参为君药 , 不仅起到“补五脏”的作用 , 还能起到大补元气 , 主入脾经的作用;以白术为臣药 , 主要起到甘温补气、苦燥健脾的作用;以茯苓为佐药 , 主要起到健脾渗湿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 , 主要起到甘温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 。 四味中药组合在一起 , 补中兼行、温而不燥 , 共同发挥着益气补脾、祛湿助运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