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秋粮田间管理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今年入夏以来 , 青岛市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 , 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带来新情况、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新问题 , 组织3000多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270多家粮食种植农民合作社、3908家粮食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 , 采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机具 , 实施规模化种植 , 成为夏粮播种和田间管理的主力军 。 目前青岛市秋粮播种基本结束 , 已播种夏玉米、大豆、甘薯等355.2万亩 , 其中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播种1.7万亩 。
青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秋粮田间管理
文章图片
为了打造“精品班” , 培育种地“领头雁” , 由农业专家、高校教授和技术骨干组成560余人的“讲师团”培育经营主体负责人1.2万余人;全市100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技术“培训团”开设田间管理等培训班 , 开展“云直播” , 受众10万余人次;1万余名“土专家”组成“师傅团” , 在“地头”现场指导农民5万余人次 。
为了帮助农民全方位服务解难题 , 青岛市组织1000多名农技人员 , 对经营主体开展精准技术指导服务 , 及时深入田间地头 , 使农业新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 。 制定科学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方案 , 线上线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实际困难1000多个 , 加强秋粮苗期、穗期、水肥管理 。 针对近期连暴雨 , 青岛市农技中心组织指导经营主体及时疏通沟渠排涝 , 防止芽涝或苗涝 , 对出苗不齐的地块及时指导进行人工补种 。
同时 , 投入1.7亿元财政资金 , 开展小麦玉米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 , 保险金额均为每亩950元 , 新增风险保障规模17亿元 , 投保主体只需承担保费的10% , 其余均由财政承担 , 解除了经营主体后顾之忧 , 稳定种粮收益 。
目前 , 青岛市654万亩中约有150余万亩粮田无水浇条件 , 为实现农田旱涝保收 , 今年全市投入3.1亿多元 ,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1950元 , 并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APP , 对施工人员签到、工程技术会审、质量检测等进行即时化线上管理 ,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19.4万亩 , 占耕地面积的64.1% , 实现亩均节水24.3%、粮食产能提高10% 。
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 ,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现代化农业机械 , 推动“智慧农机”发展 , 全市玉米播种机达到2万台 ,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达1200余台、植保无人机1600多架 。 三是组织农机合作社投入夏播和田间管理 。
全市700多个农机合作社作用 , 把分散于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有效组织起来 , 组织开展玉米播种机械化兵团作业 , 承担了86%的秋粮播种作业量 。 莱西金丰公社公司组织大型拖拉机和玉米播种机50多台 , 每台每天播种120亩 , 只用一周时间 , 播种玉米3万多亩 。 组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统一供应种子、化肥、农药和开展机耕、机播作业 , 降低了夏粮种植成本 , 对冲今年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
青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秋粮田间管理】虫害、病害、草害是影响秋粮生产“拦路虎” , 青岛市提升预警防控能力、提升植保服务能力、打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害”攻坚战“三管齐下”保安全 。
当前 , 青岛市秋粮播种基本结束 , 夏玉米已播种340万亩 , 大豆7万亩 , 甘薯6.5万亩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面积2万亩 , 已播种1.7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