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价格降了多少?如何保障用药连续性?

关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价格降了多少?如何保障用药连续性?
文章图片
关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价格降了多少?如何保障用药连续性?】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题:关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价格降了多少?如何保障用药连续性?
采访人员李纯
“我印象最深的是胰岛素的专项集采 , 上一批现在已经在北京进入落地状态 。 ”谈及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成效 ,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刘莹告诉采访人员 , 地特、甘精等超长效胰岛素此前都是一支180多元 , “现在就几十块钱一支 , 而且患者不用换药 , 依从性有所提升 , 价格上也更加合适” 。
随着日前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 , 自2018年组建以来 , 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已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 共覆盖294种药品 , 按集采前价格测算 , 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额的35% 。
谈及药品降价 , 多会令人想到有“灵魂砍价”之称的医保谈判 。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常峰指出 , 医保谈判是将临床价值高、经济性评价优良的专利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谈判双方在各自价格预期的基础上进行博弈 , 最终就某一价格达成一致 , 引导专利药价格向价值回归 。
与之不同的是 , 药品带量采购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 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原则 , 同质量水平的原研、参比制剂和仿制药进行同台竞争 , 根据药品特点设计多样化的竞价规则 , 降低不合理药价 , 同时保证中选药品落地供应和药品质量 。
无论是医保谈判还是药品集采 , 民众关注的焦点莫过于哪些药品能够降价以及降幅多少 。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 , 第七次集采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 , 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 , 按约定采购量测算 , 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 。
例如 , 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 , 每粒从平均108元降至平均18元 , 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 。 备受关注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也从每片平均4.5元降至1元 。
常峰也谈到 , 本次集采中 , 奥美拉唑注射剂、米力农注射剂、替加环素注射剂等降幅均超过80% 。 价格较高的药品 , 如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替罗非班注射剂型等 , 在本轮集采中也回归至合理价格水平 。
对于公众来说 , 集采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 提升了药品可及性 。 通过一致性评价标准的集采药品 , 在质量方面有所保障 , 这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药品选择的良好倾向性 。 “对医院端来说 , 集采对药品的安全合理用药是一个优化 , 价格方面也是一个节省 。 ”刘莹说 。
对于医药企业 , 药品集采也可推动其走高质量、集约化、多管线发展思路 , 自发选择规模经济型生产模式 , 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性行业、龙头企业 。 常峰还指出 , 集采通过纠正以回扣为主要竞争方式的伪市场机制 , 促进形成风清气正的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 , 能够倒逼企业转向创新驱动 , 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
值得关注的是 , 在坚持以往原则的基础上 , 第七批集采的规则得到进一步完善 。 首次引入“备供企业”机制 , 探索实现一省“双供” , 即每个省份同时有一家主供企业与一家备供企业 , 为药品及时、稳定、顺畅的供应提供双重保障 。
“一省‘双供’是本轮集采最大的一个突破 , 也是一个新的探索 。 ”刘莹说 , 在集采药品正常落地情况下 , 某些省份因为报量等种种原因 , 可能出现暂时断供、市场缺货 。 一省“双供”极大地保障了医疗治疗的连续性 , 建立起药品替补阶梯 , 解决医院端、医疗端的用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