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改变观念,重视自我管理,才能远离并发症

大家常说 , 糖尿病不可怕 , 可怕的是并发症 , 而糖尿病患者和家属 , 都有这样的体会 , 同样得病 , 有些人经常住院 , 还要面对多种并发症 。 相反 , 有些人得了糖尿病 , 十几年 , 甚至几十年 , 也安然无事 , 血糖始终能够控制在达标范围之内 。 同样的疾病 , 结局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命运的安排 , 还是身体素质存在差异?而临床研究则表明 , 只有重视预防 , 加强自我管理 , 才能远离并发症 。
糖尿病患者,改变观念,重视自我管理,才能远离并发症
文章图片
糖尿病 , 是需要终生管理和规范治疗的疾病 。 那些能够远离并发症影响的患者 , 通常都会具备如下的特点 。 糖尿病得到了及时确诊 , 并且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科学地管理病情 , 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 , 不会盲目相信偏方或传言;体重得到控制 , 没有明显的肥胖或消瘦;定期复诊 , 每隔3到6个月就医1次 , 家中自备血糖和血压检测设备 , 具有记录相关指标的习惯 。 每隔1到2年 , 进行1次眼底检查;掌握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等核心指标的意义 。 此外 , 结识1到2位真正的糖尿病专家 , 定期咨询 , 同时 , 能够得到家属和亲友的支持及监督 。
糖尿病患者,改变观念,重视自我管理,才能远离并发症
文章图片
不论是糖尿病患者 , 还是专业人员 , 都有1条共识 , 规范、自律、坚持 , 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关键因素 。 因为 , 胰岛β细胞功能 , 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 只有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 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 因此 , 定期进行体检和血糖检测 , 是不必缺少的措施 , 血糖指标需要检查空腹血糖 , 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 如果患者的病程达到5年 , 必须寓防于治 , 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 , 为此 , 患者需要仔细了解各种并发症的表现 , 学会识别 , 并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 。
糖尿病患者,改变观念,重视自我管理,才能远离并发症
文章图片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 需要囊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 比如 , 综合评估、个性化控制目标、情绪管理、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胰岛素注射技术、并发症筛查等 。 因此 , 自我管理的起点 , 是给自己建1个健康档案 。 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 , 比如 , 家族史、诊断时间、身高、体重、病史、用药情况等 。 还要详细记录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 , 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 以及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评估 。 此外 , 还要记录饮食情况、运动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 ,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 还要进行注射技术的评估 。
糖尿病患者,改变观念,重视自我管理,才能远离并发症
文章图片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 目前提倡个体化及治必达标的模式 , 个体化 , 就是以患者为中心 , 制定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目标 , 追求优质控糖、安全达标 。 治必达标 , 就是督促执行 。 个体化目标 , 应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 需要具体、可测量、可实现 , 同时 , 避免1次性设定过多目标 。 比如 , 早餐喝1盒200毫升牛奶 , 每天晚饭后半小时 , 散步10分钟等 。
糖尿病患者,改变观念,重视自我管理,才能远离并发症
文章图片
生活方式管理 , 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 , 主要内容是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尽早戒烟、规律作息 , 每天至少睡眠7小时 。 健康饮食 , 目的是维持健康体重、满足营养及微量元素需要、维持理想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 因此 , 不是刻意强调多吃什么、少吃什么 , 而是需要合理化地控制总能量摄入 , 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搭配 , 并且尽量照顾个人的饮食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