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神探”,寻找感染真相

虽然mNGS技术出现并应用只是近几年的事 , 但毫无疑问 , 它正在深刻改变当下的诊疗现状 。
采访人员|周洁
这是黄洋(化名)第9次住院了 , 之前的7个月 , 他前前后后住了8次院 , 每次出院几周 , 他准得再次回医院报到 , 因为又发烧了 。 医生也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洋的发烧 , 只告诉他 , 他肺部有感染 。
如此“规律住院”让黄洋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 为了根治自己的“怪病” , 他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向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求助 。
通过胸部CT、实验室检查和过往治疗史 , 胡必杰主任首先排除了结核菌感染 , 但常规检查始终找不到致病的病原体 , 他凭经验按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给黄洋开了一些抗菌药 , 一个多礼拜后 , 黄洋出院了 。 可是没多久 , 黄洋发着烧又回来了 。
胡必杰教授建议黄洋接受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 , 这一次 , 有新的发现——诺卡氏菌 。
“这个发现真是意料之外 , 但却在情理之中 。 抗菌药治疗对这个病人是有效果的 , 但常规的细菌培养却没有结果 , 这正是诺卡氏菌的特点 。 治疗这个病 , 抗菌药疗程要用足3个月 , 否则很容易复发 , 这也解释了病人为何多次治疗多次住院又反复发烧的现象 。 ”搞清楚病原体后 , 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 , “杀敌”事半功倍 , 按疗程用药后 , 黄洋的病彻底痊愈 , 再也不用时不时住院了 。
这是胡必杰教授5年前刚刚接触mNGS时遇到的一个病人 , 应该说 , 这个病人很幸运 , 赶上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又有经验丰富的感染科医生保驾护航 。 而病人的诊断过程 , 令胡必杰教授也大受启发:mNGS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疑难病原体的诊断问题 。
一个明确的诊断 , 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 不言而喻 。
《新民周刊》采访人员采访多名感染科权威专家后发现 , 虽然mNGS技术出现并应用只是近几年的事 , 但毫无疑问 , 它正在深刻改变当下的诊疗现状 。 除了疾病诊断本身 , mNGS技术在推动精准治疗、控制抗菌药滥用、减轻疾病负担等方面 , 也有着值得期待的表现 。
王牌“神探”,寻找感染真相
文章图片
尽快找到感染疾病的原因 , 不但可以挽救生命 , 减轻患者痛苦 , 也能降低总体疾病负担 。
迷雾追踪 , 感染科医生的日常
一天中午 , 秦老伯(化名)买了一条鱼 , 回家杀鱼时 , 手被鱼身刺破 , “小伤而已” , 秦老伯没怎么重视 , 用创可贴把伤口包起来 。
然而 , 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 , 秦老伯整只手发起了水泡 , 开始发烧 , 精神状态也很差 。 因为发热 , 他被家人先送到医院发热门诊 , 在当地医院辗转了几个科室后 , 才被送到广州医科大学附一院急诊 , 急诊医生接诊后非常重视并高度怀疑是“创伤弧菌”感染 , 这种菌以毒力强、感染死亡率高著称 , 必须尽快治疗 。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 , 但致病菌尚不能确认 , 急诊主任想通过截肢避免病原体进一步攻击秦老伯的其他器官 , 引发脏器衰竭 。
会诊时 , 广州医科大学附一院感染科主任卓超教授提出了不同意见 , 他认为 , “创伤弧菌”在海鱼身上比较常见 , 但秦老伯那天处理的是淡水鱼;另一点 , “创伤弧菌”毒性强 , 48小时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 , 这个病人送来时距离被鱼划上已经30个小时了 , 虽然病程进展很快 , 但未必是“创伤弧菌” 。 “截肢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是终身的 , 做手术容易 , 但一刀下去 , 手再也长不回来了 , 因此但凡有一线可能 , 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 , 我们也要去为病人争取 。 ”卓超主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