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似乎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这个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超过了85%

来源:贵州省人民医院
75岁的杨大爷常常感到自己的肚子里有一个跳动的包块 , 躺着的时候摸得更清楚 , 包块有逐渐长大的趋势 , 而且时常隐隐作痛 。 近日 , 在家人的劝说下杨大爷来到贵州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就诊 , 经过CT检查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 并且该动脉瘤的直径已经达到了5.5cm , 犹如放在肚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逆转腹主动脉瘤 , 手术是解决这颗“定时炸弹”的唯一方法 。 据统计 ,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死亡风险甚至超过了85% , 是名副其实的九死一生 。
省医血管甲状腺外科主任袁平第一时间组织人力 , 确定最优方案 , 为杨大爷实施了微创的支架植入手术治疗 , 全力以赴拯救病人的生命 。 术中只需要在双侧大腿穿一个针眼 , 医生便可以用支架对动脉瘤进行隔绝修复 , 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和正常进食 , 三天后 , 杨大爷出院了 , 他肚子里跳动的包块终于安静了 , 疼痛的感觉也消失了 。
袁平介绍 , 腹主动脉是位于人体腹腔深部、脊柱前缘的一根主干血管 。 正常情况下腹主动脉呈直管型 , 直径一般小于1.8厘米 。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 , 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 , 好发于老年男性 , 男女之比为10:3,尤其是吸烟者 。 常见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龄、男性等 。 因为带有“瘤”字 , 很多人会误以为腹主动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 其实不然 , 腹主动脉瘤的本质是血管的扩张 , 没有任何肿瘤细胞的存在 , 但是危害一点也不比恶性肿瘤小 , 一旦破裂以后 , 高速高容量的血流会汹涌而出 , 患者可在几分钟之内可因大失血而死亡 。
肚子里似乎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这个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超过了85%
文章图片
肚子里似乎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这个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超过了85%
文章图片
阅读延伸血管外科疾病主要是指人体外周血管的病变 , 即除脑血管及心血管之外的全身动、静脉的疾病 。 通俗地说 , 我们可以把人体的血管看成一套循环往复的水管系统 , 水管可能因为质量不好、使用时间长、外力破坏等原因 , 产生扩张、堵塞甚至破裂的后果 , 人体的血管也是一样 。
在动脉发生扩张时 , 即会形成我们所说的动脉瘤 , 当其破裂会造成大出血甚至死亡 。 现代的医疗技术可以让我们通过微创植入支架的方式来治疗动脉瘤 , 相当于在一根膨胀变形的水管里再置入一根水管 , 来对动脉瘤进行隔绝 , 避免其破裂出血 。 如果自行摸到身体有跳动的包块 , 就要警惕动脉瘤的可能性 , 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 严重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长期承受较大的压力 , 这种情况下会促使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危急重症 , 简单来说是动脉内膜发生撕裂 , 导致血液进入主动脉血管壁的夹层中 , 这时患者会有剧烈的胸背部疼痛 , 一旦疑似主动脉夹层需要立即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 生活中很多老年且有吸烟史的患者 , 步行一小段距离就感觉小腿酸胀乏力 , 平时觉得下肢冰冷 , 这时需要考虑是否发生了下肢动脉的闭塞 。 打比方来说就是水管被石头、泥沙堵塞 , 导致水流不畅 。 一旦下肢动脉的血流不畅 , 就会造成下肢的缺血甚至坏死 , 最后导致截肢甚至生命危险 。
肚子里似乎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这个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超过了85%
文章图片
肚子里似乎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这个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超过了85%】静脉曲张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血管疾病 , 常常发生在一些长久站立的职业人群中 , 例如教师、农民等 , 表现为下肢浅表许多迂曲扩张的条索状静脉 , 一些患者还会发生小腿及踝部湿疹、颜色变深 , 甚至产生不容易愈合的溃疡 , 民间俗称“老烂腿” , 这时需要到医院进行评估保守治疗或手术 。 另外 , 深静脉血栓临床上也较为多见 。 下肢长期缺乏活动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成倍增加 , 尤其是一些外伤卧床、产后不科学的“坐月子”的情况 , 还有一些是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的患者 。 深静脉血栓常常会导致一条腿的突然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 , 还会进一步发生血栓的脱落 , 最后堵塞我们的肺动脉 , 造成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 甚至有生命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