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丨长沙市名医李昕:我不是药神 而是患者科学用药的守护人( 二 )


近年来 , 李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46篇 , 其中SCI源论文15篇;以项目负责人或项目首席专家获批省部级及市级科研课题11项 , 其中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一项、市重点项目及重点平台项目各一项;获国家发明型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各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专著3本 , 参加行业内指南共识编写3部 。
心系患者 , 她是安全用药“守护人”
由于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及疾病的复杂多样性 , 因人因病选择的药物、剂型、剂量、用药方法和疗程也不同 , 如何最大限度地取药之利、避药之害 , 安全放心地治疗疾病 , 维护身体的健康 , 显得尤为重要 。
2020年11月 , 李昕率先在长沙市开设独立的药学门诊 , 免费为市民特别是慢病共存、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目前使用的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 , 通过药物重整 , 有效减少患者用药数量 , 提高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 , 防范药物治疗差错 , 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 预防和减少药物相关不良事件 。
今年年初 ,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来到药学门诊咨询 。 老人患有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 还有着长期失眠、便秘、皮肤瘙痒等问题 , 每天要服用超过30种药物 , 药物各不相同的用量、用法让老人非常苦恼 。
患有如此多的基础疾病 , 确实需要多种药物来治疗 。 然而随着年龄增大 , 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 , 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减退 , 而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相应增高 。
李昕针对该患者的各个疾病 , 与多个学科专家沟通后 , 为老人保留了他最需要长期坚持服用的药物;对于一些用于缓解症状的药物 , 则改为周期性服用 , 避免长期服用加重肝肾负担;更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 , 建议他选用每年一次的注射用药替代每日的口服用药……在不影响其疾病治疗的前提下 , 李昕将该患者服药的种数减少了一半以上 , 不仅减轻了老人每天吃药的压力 , 还帮他节约了用药的费用 。
“我们老百姓 , 就是需要像你这样的 , 真正为我们着想、帮我们减轻负担的好医生!”老人拿着简明扼要的用药清单 , 竖起大拇指为李昕点赞 。
即使工作再忙 , 李昕仍坚持每周一次在药学门诊坐诊 , 免费为市民和患者提供安全用药的咨询指导 。
敢于创新 , 她是经济用药“领头军”
在临床工作中 , 李昕发现很多临床有效的药物都是进口药物 , 价格昂贵 , 还难以获得 。 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用上经济有效的高质量国产药 , 成了李昕时常思考的问题 。
2016年开始 , 国家相继发布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的系列文件 。 这让李昕看到了新的方向 , 她主动向医院请缨 , 在市级医院中率先组建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工作 。
从无到有 , 除了满腔热血 , 还需要不舍昼夜的辛苦付出 。 李昕全身心投入到药物Ⅰ期临床研究病房建设中 , 从人员的组建 , 到实验室与病房的基础建设 , 从项目的前期准备 , 到方案实施的具体环节 , 她事必躬亲 , 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亲自到位、严格把关 。
短短几年时间 , 她硬是打造出了一个技术过硬、省内先进的多学科临床研究团队 。 为了解决高难度创新药及仿制药临床研究试验中的技术难题 , 帮助药物快速完成临床研究获得上市批准 , 她研发了专用于吸入新药Ⅰ期临床研究的负压给药室及鼻喷剂自动给药装置 , 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同时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殊剂型创新药及仿制药的临床研究规范化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 , 建立了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特殊剂型药物的Ⅰ期临床研究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