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个地区56~69岁成年人过早死亡及其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五 )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大 , 覆盖地区较广 , 数据含有丰富的基线变量信息 , 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了研究对象的死因情况 , 可以较好地描述我国中年一般人群10年随访过早死亡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并反映其影响因素 。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 首先 , CKB项目队列成员的招募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样 , 结果仅反映10个项目地区过早死亡情况 , 且排除了截至最后一次随访达不到70岁的人群 , 仅纳入了基线年龄56~69岁者 , 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 。 然而 , 本研究观察结果与我国GBD数据相似(图2) , 说明CKB项目人群具有一定的人群代表性 。 其次 , 饮食因素、大气及室内环境污染、医疗保健水平等过早死亡的影响因素 , 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残余混杂 , 但本研究分析中调整了多种协变量 , 包括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多种基线疾病等 , 对混杂偏倚进行了有效控制 。 另外 , 本研究中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了过早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 其中 , 生活方式变量信息来自于基线调查 , 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在后续随访中发生改变 。
中国10个地区56~69岁成年人过早死亡及其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通过CKB基线调查数据和长期随访数据描述了过早死亡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 , 并分析了过早死亡的影响因素 。 结果表明我国56~69岁成年人10年随访过早死亡以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 , 其风险与地区、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吸烟、肥胖等诸多因素相关 。 为有效降低过早死亡 , 仍需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解决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 , 针对高危人群制定精准防控措施 , 并加强健康教育 ,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