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你常做的事儿 很易导致“干眼症”

本文转自:北青网
这件你常做的事儿 很易导致“干眼症”
文章图片
有位年轻小伙子 , 因眼睛干涩、眼红、眼球疼痛前来就诊 。 经询问得知 , 患者已经连续3个通宵打游戏 。 通过医生问诊及检查 , 确诊该患者是因熬夜用眼过度而导致的干眼症 。 经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周后 , 患者眼部症状逐渐缓解 。 今天 , 药师带您解读“干眼症”的那些事儿……
眼睛“干”成这样
得赶快治
“干眼症”在医学上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 它是一种多因素眼表疾病 , 当泪液生成不足或蒸发过快时会发生干眼 , 造成眼干燥、刺激 。 常见有眼干、眼红、普通的刺激感、沙粒感、烧灼感、异物感、反常的多泪、畏光、视物模糊等症状 。
干眼症比较普遍 , 约1/3的老年人都存在 。 全球干眼症患病率为5%-50% , 其中亚洲居住者的患病率较高 , 主要是中国和韩国 。 干眼症对视力、日常活动、社会功能和工作效率都有显著影响 , 尤其是重度干眼症 。 有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性神经病)、诊断存疑、剧烈疼痛或视力丧失、异常瞬目或无法完全闭眼的患者 , 需要到眼科就诊治疗 。
缓解眼干除了补液
还得注意这些
干眼症的治疗旨在通过增加或补充泪液生成、减缓泪液蒸发、减少泪液引流或减轻眼表炎症 , 从而改善症状 。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补充泪液:干眼症主要用人工泪液保持眼部湿润、缓解症状 。 轻度干眼宜选择黏稠度较低的人工泪液 , 如0.1%玻璃酸钠、聚乙二醇、0.5%羧甲基纤维素等 。 对于中、重度干眼 , 宜选择黏稠度较高的人工泪液 , 如0.3%玻璃酸钠、1%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等 。
改善环境湿度;
改善眼睑异常 , 包括睑缘炎;
热敷 , 以软化受阻睑板腺排泄管中的分泌物;
尽量停用可能导致干燥的全身或眼部药物;
其他几种治疗干眼症的方法 , 临床并不常用 , 仅作为辅助治疗 。 比如:口服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用环孢素、巩膜接触镜、泪小点封闭和手术等 。
“水汪汪”的眼睛
需要这样养护
高龄、女性、激素改变、全身性疾病、佩戴角膜接触镜、药物、营养缺乏、角膜知觉减退、眼科手术、低湿度环境等 , 都是干眼症的高危因素 。 对于有高危因素 , 且无法避免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屏幕 , 多眨眼 , 这有助于保持眼部湿润;
避免熬夜用眼过度 , 让劳累一天的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尽量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
在卧室等长呆的房间使用加湿器;
避免吸烟并远离烟雾;
这件你常做的事儿 很易导致“干眼症”】外出时佩戴护目镜 , 遮盖面较大或侧面有护罩的护目镜可防风并隔离干燥空气 。
眼药你用对了吗?
滴眼液合理的起始剂量为每只眼睛一次1滴 , 一日4次 。 在开始治疗数日内 , 患者常开始注意到症状改善 , 但可能需要长达3-4周才能使症状明显改善 。 如果仍有症状 , 可增加使用频率 , 最高每小时1次 。 如果使用频率超过4-6次/日 , 优选不含防腐剂的制剂以尽量减小毒性风险 。
凝胶和软膏如果滴眼液未能充分缓解症状 , 也可使用更高黏度的人工泪液凝胶或软膏 。 此类药物可造成暂时性的视物模糊 , 最好在睡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