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村”的外来客:只要活着就挺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 作者:李子建 , 编辑:卢伊 , 题图由作者拍摄、冷杉故事制作
中午12点 , 气温接近35度 , 太阳高悬 , 正是一天之中炎热时分 , 田庭燕拿着电动车钥匙出了屋 。 院落里有邻居正在做午饭 , 热络地与她打着招呼 , 问她 , 这时候出门 , 去医院排队加号?
田庭燕点点头 , 邻居所说的医院 , 指的是位于通州区漷(Huǒ)县镇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 。 她要为一位患有骨肉瘤的病友“跑腿”帮忙 , 看看有没有机会能等到医生加一个号源看病 。
田庭燕31岁的女儿李霞也患有骨肉瘤 , 为看病方便 , 她租住在距离通州院区5分钟路程的翟各庄村 。 据估算 , 这里生活着约200名和女儿一样的骨肉瘤患者 。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骨恶性肿瘤 , 但年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三 , 常发生在10~20岁的青少年中 。 更为特殊的是 , 患者家庭时常要面临低价截肢还是高价保肢的艰难抉择 。 有人因疾病和截肢遭遇了伴侣的分手、离异 , 也有人保住肢体却被掏空了积蓄 。
在这个仅有330户居民的村子里 , 200个骨癌家庭是毫无疑问的外来者 。 有的人来了又走 , 也有人因病情多次复发 , 不幸去世 。 他们多是几家病人共同租住在一个院落的不同房间里 , 共同分摊租金 , 价格视房间面积、生活配置不同 , 为500~1500元不等 。 田庭燕说 , 有的病人临时不能去医院 , 有时间的人就会帮忙挂号、拿药等等 , “骨肉瘤病非常难治 , 病友间彼此更需要互相帮助 。 ”
“骨癌村”的外来客:只要活着就挺好
文章图片
候诊期间 , 交流病情的骨肉瘤病友(拍摄/李子建)
330户村民 , 200个病人
翟各庄村有骨肉瘤病人租住 , 始自2021年12月 。 彼时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 , 这里有着国内最大的专门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的骨肿瘤科 , 吸引着大量全国各地的骨癌病人 。
通过微信群 , 有病友询问医院附近是否有便宜的房子出租 , 有人很快找到距离医院最近的翟各庄村 。
公开资料显示 , 这是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 , 全村有330户人 , 从村庄前往医院只需约5分钟路程 , 租金也相对低廉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越来越多的骨肉瘤病人为看病方便 , 选择来此租住 , 有病人家属统计 , 病友人数至今已达200人左右 。
在村中租房的病人 , 绝大多数会与病友合租单独的院落 , 很少与村民同住在一个院落里 。 他们会根据自身经济条件 , 选择院落中的房间居住 , 并视房间面积、房中电器配置等不同(部分房间有电视、空调等生活家电 , 有的房间则没有 , 房间平米数最小的为7平米 , 最大的在30平米左右) , 按照500~1500元不等的金额分摊租金 。
“骨癌村”的外来客:只要活着就挺好
文章图片
村子一角(拍摄/李子建)
随着病友增多 , 房租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
一位病友在2022年1月租住了一个院落 , 租金一年2万元 , 由4个骨癌家庭分摊 。 3月之后 , 随着租房需求的病人增多 , 同样面积的院落 , 房租涨到3万元左右 。 到了7月 , 房租再次上涨 , 一个20平米的卧室的年租金达1.6万元 , 而1月时仅为8000元 , 上涨了一倍 。
也由于病人租房需求增多 , 翟各庄村部分村民开始建设新房 , 以面向病人出租 。
田庭燕自2022年5月26日开始在翟各庄村租住 , 她所在的院落里 , 七个房间租住着七个骨肉瘤病人 。 她和女儿住最小的一间 , 约有7平米 , 每月房租500元 。
刚搬进来的时候 , 屋子里什么也没有 。 田庭燕花130元买来一张床 , 又从村口垃圾堆里捡回来一张桌子 , 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房间 。 夏天炎热 , 房东还提供了一台电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