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
文章图片
高粱由绿变红 , 即将成熟 。 新华社发(张维堂摄)
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
文章图片
颗粒饱满的稻穗上挂着露珠 。 新华社发(罗京来摄)
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
文章图片
在山区拍摄的槐树叶 。 新华社发(高发芳摄)
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
文章图片
8月22日 , 北京天气晴好 , 秋高气爽 , 故宫角楼美景如画 。 本报采访人员王清彬摄/光明图片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
“处 , 止也 , 暑气至此而止矣 。 ”当二十四节气的时钟拨动至处暑 , 炎夏的滚滚热浪如潮水般退散 , 灼灼骄阳变得温和可亲 , 凉风送爽 , 天朗气清 。 “离离暑云散 , 袅袅凉风起 。 ”处暑仿如自然律动中的一个休止符 , 自此天地重归寂静辽阔 。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 处暑时节 , 老鹰在天空盘旋着捕猎鸟类 , 天地万物开始凋零 , 农作物逐渐成熟 。 岁月炎凉的牒文在此交替 , 我们终与夏日告别 , 迎接新秋 。
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 , 最喜的是处暑的凉爽 。 “四时俱可喜 , 最好新秋时 。 ”在陆游看来 , 四季各有其美 , 但最舒服的还是暑热消尽的新秋时节 。 在二十四节气当中 , 最炎热的是大暑 , 其次分别是小暑和立秋 。 与立秋相比 , 处暑显得更加“实在” 。 立秋给人们带来的是对秋日的期盼 , 秋天的味道还很难品出 , 处暑则携带着阵阵清风 , 似有点秋天的韵味了 。 人们常说立秋不是秋 , 从气象意义上 , 真正的秋日 , 在处暑之后才姗姗来迟 。
盛夏的暑气正式落幕 , 秋日的美景铺陈开来 。 处暑是出游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 细心人会发现 , 此时天空的云彩越来越美 , 天高云淡 , 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 在北京潮白河畔 , 但见鹭鸟在河水之上翩跹起舞 , 浅水处不时有小鱼跃出水面 , 泛起阵阵涟漪 , 芦苇虽还是青色 , 但夏日的燥热已被风吹走 , 天空在晚霞映衬下流光溢彩 , 不禁感受到王摩诘“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的自由恬淡 。
从时间上来说 , 处暑与中元节十分靠近 , 所以民俗上大多与中元节相似 , 如祭祖迎秋、放河灯等 。 放河灯也称“放荷灯” , 在底座上放上灯盏或蜡烛 ,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 , 任其漂泛 , 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
处暑之后 , 秋意渐浓 , 人们的饮食起居也日渐发生变化 。 汪曾祺说:“秋风一起 , 胃口大开 , 总想吃点好吃的 。 ”民间认为 , 夏季过于炎热 , 人体损耗比较大 , 所以到了秋天要进补 , 但是又怕秋燥伤人 , 于是只能选择一些中性或者是凉性的肉 , 家禽鸭子就成为不二之选 。 正如民谚里说的“处暑送鸭 , 无病各家” , 南方有处暑吃鸭肉的食俗 。 苏州人处暑要吃“鸭子宴”——鸭子做好以后先分给左邻右舍品尝 , 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 , 讨一个无病健康的好彩头 。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 , 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 。 这时海水温度依然偏高 , 鱼虾蟹贝肥美 , 正是捕捞的大好时机 。 浙江象山每年处暑前后都举办隆重的开渔节 , 举行盛大的祭海开渔仪式后 , 渔民们扬帆出海 , 千帆竞渡 , 收获满满 。
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在二十四节气中 , 处暑显得有些低调 , 它的名字既不像立夏、立秋那么鲜明 , 也不像惊蛰、谷雨那样灵动 , 往往在不经意间便过去了 。 但处暑却蕴含着天地之大美 , 生命之智慧 。 “处暑无三日 , 新凉直万金 。 ”没有处暑 , 炎夏将永无止境 。 人生不能永远只有攀登 , 当经历过繁盛的生长期 , 我们终将迎来沉甸甸的收获期 。 绚烂只是人生的一瞬光景 , 成熟才是生命的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