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刷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刷】本文转自:北青网
“本想在图书馆好好学习 , 结果一坐下却忍不住打开手机 , 一玩就是半天……”
“工作ddl马上就要到了 , 但还是先拿出手机刷刷今天都有哪些瓜可以吃……”
类似于以上的情况 , 想必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
拖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 , 国内一项调查发现 , 有86%的员工承认存在拖延症的情况 , 70%的员工觉得自己经常拖延 , 另一项国内研究也发现 , 75%的大学生都存在学业拖延的情况 。
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成就或工作效率 , 而且还会进一步导致自我怀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 长期下来可能还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障碍 。
其实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拖延行为的坏处 ,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在拖延路上一错再错呢?
01
拖延 , 内心博弈的结果
为了解释人们的拖延行为 , 心理学家提出了拖延决策模型 , 认为拖延行为的核心是关于现在和未来之间不对称的决策 。
当我们开始某项任务时 , 我们会评估着手处理完成该项任务给我们带来的厌恶程度 , 这是固定不变的 。 同时也会去预期完成该项任务会产生的激励结果 , 以及不完成该项任务会带来的惩罚 , 两者加在一起统称为实时结果效用 , 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 。
下图展示了当我们拖延时 , 我们内心对任务厌恶程度和实时结果效用的博弈结果: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刷
文章图片
图|Zhang&Feng,2020
可能是由于任务难度过高 , 或者我们内心处于某种原因 , 非常抗拒这项任务 , 因此感受到的任务厌恶程度远高于实时结果效用 , 即使后者随着时间越来越紧迫而逐渐上升 , 但始终没办法在任务截止时间之前超越任务厌恶程度 , 因此我们最终拖延了一段时间才完成任务 。
可想而知 , 如果任务厌恶程度一般 , 而且任务奖励非常丰厚 , 我们甚至可能会提前完成任务 , 或者任务未完成会带来很严重的惩罚后果 , 那么我们至少也会赶在截止时间完成任务 。
这个内心博弈过程也得到了脑成像研究的验证 , 研究发现海马体与壳核之间的连接强度代表着预期的任务结果价值 , 脑岛和杏仁核之间的连接强度代表着任务厌恶程度 , 如果后者的连接强度高于前者 , 就会产生拖延行为 。
02
拖延行为的大脑机制
近年来 , 研究者认为拖延行为与大脑神经网络的紊乱和失调有很大的关联 , 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神经网络系统:
自我控制系统: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控制网络 , 主要包括背外侧前额叶(dlPFC);
情绪调节系统:个体用于调节情绪的网络 , 主要包括眶额皮层(OFC)和前扣带回(ACC);
预期想象网络:个体对任务的未来预期价值的想象能力 , 主要包括海马体(hippocampus)、腹内侧前额叶(vmPFC)和脑岛(insula) 。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刷
文章图片
图|Chen,Liu,Zhang,&Feng,2020
结构态的脑成像研究发现 , 当一个人具备拖延特质时 , TA的海马体、眶额皮层和背外侧前额叶的灰质体积更小 , 因此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较差 , 当任务引发了消极情绪时 , TA往往很难控制自己去注意完成任务所能得到的奖励 , 而更多地注意当下自己的消极情绪 , 因而产生拖延行为 。
任务态的脑成像研究也发现 , 当一个人产生了拖延行为时 , 大脑中负责想象的海马体和负责奖赏的纹状体之间的连接会变弱 , 说明此时个体很难通过想象去获取心理上预期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