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训虫者”吕兵:让农民绿色种田降本增收

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济南8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程立龙贾晓琳)一只东亚小花蝽 , 不过小米粒那么大 , 看上去渺小而纤弱 。 可到了蔬菜大棚里面 , 这只小虫就显露出捕食者的“凶狠”面貌 , 每天能消灭害虫蓟马超过40头 , 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虫医生” , 守护农作物的健康 。
如果蔬菜大棚里面有一大批“虫医生”上岗工作 , 就能让农民降低喷洒农药的频次 , 实现绿色种田 , 做到省钱又省工 。 而这些东亚小花蝽背后的“训虫者” , 就是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种业集团鲁保科技天敌部长吕兵 。
结缘天敌昆虫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奋斗者·正青春|“训虫者”吕兵:让农民绿色种田降本增收
文章图片
吕兵正在研究东亚小花蝽(央广网采访人员贾晓琳摄)
吕兵是一位开朗的东北姑娘 , 作为“90后”农业科技工作者 , 她已经与东亚小花蝽结缘近10年的时间 。
从读研究生开始 , 吕兵就把天敌昆虫的工厂化繁育与田间应用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就是“以虫治虫” , 节约农业劳动力 ,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 让农作物更健康 , 让农产品更绿色 。
这10年来 , 从东亚小花蝽的野外采集 , 到研究生长习性 , 再到建立生产线并进行繁育推广 , 吕兵倾注了大量心血 。 且不提野外采集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 吕兵说 , “东亚小花蝽的繁育过程对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要求 , 实验室的研究环境与‘舒适’俩字一点也不沾边 。 ”
除了实验室 , 吕兵去的地方多是蔬菜大棚和乡间大田 , 一个爱美的姑娘变成了不施粉黛的“女汉子” 。 “这十来年几乎一直是‘素面朝天’ , 反正化了妆也没人看得到 。 ”吕兵打趣说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经过长期的科研攻关 , 不仅是东亚小花蝽 , 在“训虫者”吕兵的手下 , 赤眼蜂、丽蚜小蜂、食蚜瘿蚊、智利小植绥螨、昆虫病原线虫等天敌昆虫产品序列不断壮大 。
在天敌昆虫繁育和应用技术方面 , 吕兵所在团队的产业化水平已居国内领先水平 , 特别是在“繁育效率”“精准释放技术”等方面 , 更是成功破解了国外机构对我国的“卡脖子”技术封锁 。
10年来 , 吕兵先后参与了国家“天敌昆虫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天敌昆虫高效繁育及精准释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 吕兵及其团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2篇 , 申请专利5项 , 制定企业标准2项 , 成为国内天敌昆虫产业发展标准的制定者 。
推动技术应用让农民“躺”在炕头迎丰收
奋斗者·正青春|“训虫者”吕兵:让农民绿色种田降本增收
文章图片
吕兵和同事做实验(央广网采访人员贾晓琳摄)
科技兴农 , 产业报国 。 让实验室里的高新技术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 , 才是天敌昆虫等农业技术研发的根本目的 。
近两年 , 随着天敌昆虫技术研究的逐步成熟 , 吕兵又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技术的应用推广上 。
时针拨回到2020年冬天 , 在德州市陵城区的一个甜瓜种植大棚里 , 吕兵和团队成员花了一个多小时 , “掰开了、揉碎了”向大棚主人老刘介绍天敌昆虫配合授粉昆虫给大棚种植带来的种种好处 。
种了十来年甜瓜的老刘就是不答应:“以虫治虫 , 这不是说笑话么 。 论杀虫 , 啥也不如多打几遍农药好使!”吕兵干脆送给老刘一批天敌昆虫 , 让老刘配合授粉昆虫用着试试看 。
转眼到了甜瓜成熟期 , 老刘的瓜棚出了一个“大新闻”:种出的甜瓜品质好 , 每斤售价7元左右 , 而市场上同品种的甜瓜每斤卖5元;产量高 , 每亩增产10%左右 。 不仅节省了50%购买农药的费用 , 每个大棚全年“闲出一个人”来 , 老刘已经决定出门打工 , 因为“老婆一个人照看大棚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