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得避开这23种致癌因素( 二 )


“在我们日常调查中 , 发现水果摄入不足是致癌因素这一点 , 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 。 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每人每天果蔬的最佳摄入量 , 即蔬菜量300—500克 , 水果量200—350克的量 , 不少人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摄入量 。 ”
作为长期奔走在癌症防治第一线的肿瘤学专家 , 陈万青谈到 , 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23种主要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 , 但是 , 只要防控好这23种致癌因素 , 是可以避免死亡的 。 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控制病毒感染等 , 减少和消除肿瘤危险因素的暴露 , 这是普通人实现癌症预防的关键一步 。
癌症筛查+早诊早治
提高癌症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径
发现一例早癌 , 挽救一条生命 , 幸福一个家庭 。 在我国 , 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 不仅治疗效果差 , 而且花费大 。 为推动癌症防治“关口前移” , 陈万青和肿瘤预防医学的医务人员一起奔走在全国各地 , 从漫天戈壁到东海之滨 , 持续推进癌症早筛早诊早治项目 。
陈万青介绍 , 我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从2005年开始 , 目前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有4个:2006年启动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7年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9年在农村地区开展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2012年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 每到一地 , 工作人员摸排高危人群 , 进行高危癌症的临床筛查 ,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随访和分级诊疗 。 他高度肯定这些年浙江省的癌症筛查一系列工作 。
“当下很多人对于癌症的最大误区是 , 还没有把癌症与自己关联上 , 总是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 。 甚至不少人讳疾忌医 , 不愿意谈到癌症 , 更不愿意进行筛查 。 ”陈万青谈到了一个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人 。 “我们在淮河流域地区进行肝癌筛查和义诊 , 到达一个村的筛查点时 , 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位村民打电话 , 做思想工作 。 这位村民42岁 , 父亲是肝癌去世 , 自己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 这是一个典型的肝癌高危人员 。 但是工作人员让这位村民做肝癌筛查 , 村民死活不愿意来 , 坚持要外出打工 。 后来 , 我们通过当地疾控人员和村干部的不断劝导 , 村民临行前做了筛查 , 一查是早期肝癌 。 后来 , 这位村民做了手术 , 恢复得很好 。 ”
陈万青颇为感慨 , “在城乡筛查时 , 这样的病例很多 。 结合我们多年的癌症筛查数据 , 评估为高危人群 , 接受免费筛查的人员仅仅40%—50% , 接受肠镜筛查等有创检查的人群 , 不到25% , 大多数人嫌麻烦 , 不愿意做 , 主动放弃了筛查 。 可想 , 如果早癌被耽误 , 病情进展为晚期 , 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肯定倒了 。 ”
捋清自身健康风险因素
体检和癌症筛查都要“量体裁衣”
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关键 。 陈万青列举了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得到的结果 , 以食管癌为例 , 进行内镜检查 , 能够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比例 。 “我们对于高危人群开展肺癌筛查 , 有数据表明 , 低剂量螺旋CT可降低筛查人群肺癌死亡率31% , 效果明显 。 ”陈万青说 。
他重点谈到八类癌种的筛查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 , 还有我国高发的胃癌、食管癌、鼻咽癌、肝癌 , 共有八个癌种筛查在国内展开 , 这些筛查包含两个特点 , 一是癌症发病率相对较高 , 二是目前有便捷有效可行的筛查方法可在早期发现癌症 , 通过干预可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 。 ”
对于癌症筛查 , 陈万青给大家两条建议 。